资料图。
沪津闽粤四大自贸区成功地扮好了“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角色,在全国、特别是所在的各区域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而且各自贸区依据自身定位,大胆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都迈出了关键的步伐,虽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总体上是符合预期的
法治周末记者 汲东野
从什么时候起,微信朋友圈里多出了形形色色的“海外代购”;从什么时候起,“海淘”成为日常购物的一部分。
“从去年、尤其是下半年开始,跨境电商突然井喷式的多了起来。”王晗(化名)在英国做跨境电商外贸生意,他感觉特别明显的是,从去年开始,英国eBay和Amazon亚马逊上的中国卖家明显多了起来,与此同时,出口产品的“海外仓”也变得供不应求。王晗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一现象与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的成立和发展不无关系。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
2015年4月,国务院公布广东、天津、福建三地的自贸区的总体方案,以及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随后第二天,广东、天津、深圳三地的自贸区统一正式挂牌成立。
第二批自贸区成立距今,已近一年。
随着第三批自贸区的将要落地,已成立的四家自贸区的进展发展情况也备受关注。
“据我的观察了解,沪津闽粤四大自贸区成功地扮好了‘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全国、特别是所在的各区域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而且各自贸区依据自身定位,大胆在体制机制上探索,都迈出了关键的步伐,虽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总体上是符合预期的,在国内外都产生正能量。”中商智库副总裁沈云昌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贸区的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晰。根据王晗的介绍,他也并没有把“保税区”与“自贸区”区分得非常清晰。
不过这并不耽误王晗做生意,经过去年近一年的调查了解,他打算选定天津的自贸区注册一个新的跨境电商公司。据悉这里可以享受办公场所的租赁优惠。
“我去年调研的时候发现,广东那边自贸区发展速度很快,已经相对饱和了;而天津自贸区这边,感觉还是空空的。”王晗说,“南方、北方的制造业发展、电商发展水平不一样,南方要高一些。”
其实,四个自贸区在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有其各自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自贸区方案,广东自贸区将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天津自贸区将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福建自贸区将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
扩容后的上海自贸区,将侧重于承载更多的改革空间,未来将在更大的领域进行制度创新。“力争建设成为开放度最高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这也是三年试验期结束后上海自贸区的定位。”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其实,自贸区的核心是通过制度创新、简政放权,破除制约市场发挥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
2016年3月5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透露,商务部正在对第二批获批的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以及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进行后续评估。“它们从去年4月到现在以来的发展情况,都还在评估当中。”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自贸区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自贸区的作用是创新、试验可复制的经验,此轮评估无疑会影响未来自贸区的走向。
此前,2月23日,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高虎城指出,去年4月国务院发布4个自贸试验区方案,其中,国务院各部门承担的试点任务有366项,实施率已经超过80%。
之所以有一部分试点任务没有落地,高虎城解释说,一是试验区要试验2-3年,一些综合性强、影响面广的改革事项,需要精心准备、稳步推进。
二是政策已经出台了,有关部门正在草拟实施细则,这种情况在服务领域比较多,在制造业当中基本上都落地了。
三是有些跨部门改革事项,相关部门正在加强沟通,积极推进有关工作。
激活国际贸易春水
“自由贸易区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高虎城介绍,因为在投资领域,实施了准入前实行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
“就上海自贸试验区来说,不仅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增速达到50%,而且单个外商投资项目平均超过1000万美元。在另外三个自贸试验区中,单个外商投资项目金额也没有少于600万美元的。”高虎城说。
据高虎城介绍,在自贸区,负面清单以外领域设外资企业,一般3个工作日就能办完设立手续,而在试验区外,合同、章程的审批可能需要10多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这是大家到自贸试验区采访普遍看到的一个现象。
高虎城说,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步子迈得更快一些。自贸试验区率先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效率平均提高了40%,而且还在进一步提升。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方面,自贸试验区建设大数据政府监管平台、信用分类管理等,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沈云昌认为:“从国际影响来看,通过自贸区进一步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坚定地改革开放战略,高效推动了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
王晗就亲自见证了自贸区是怎样拉活对英贸易的,“政策效果非常明显”。
“我们从国外进来的货物进入自贸区是不需要交关税的,它相当于一个离岸地。国内有客户购买后,货物将在保税区内向直接购买的商家发货,会根据商品价格进行征税或者免征税。这样就促进了跨境电商的发展。相比于此前的海外直邮的方式,这样既提高了发货速度,还节约了物流成本,甚至税收成本。”王晗说。
据媒体报道,随着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措施释放出制度创新效应,跨境电商正呈现爆发式增长。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保税进口模式为例,2015年1-7月总货值同比增长109.2倍,且在上海自贸区增长的各项业务中,跨境贸易增速最高。
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也迎来了大量电商公司布局跨境电商业务,包括全球电商的“巨无霸”亚马逊,以及阿里巴巴、京东、洋码头、皇家空港、小红书等。
“出口外贸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例如,去年之前,在英国的海外仓还不太多,但是突然间涌出来很多的海外仓以及出口来英国的货物。”王晗说,“有朋友是做海外仓租赁业务的,记得去年之前,他只有一个海外仓,仓里几乎没什么东西,后来突然很多人向他租仓储货,他的海外仓迅速地由1个变为5个。”
“在英国的中国货突然多起来了,跨境电商多起来了,中国产品相当于可以和当地产品直接竞争了。这不仅冲击了英国市场,其实对我们这些做中英贸易的小企业冲击也很大。很多货品的价格被不断压低,生意越来越难做。英国政府还相应的成立了监查小组,大幅加强了对中国进口货物的完税和质量检查。以前都很少会查的。”王晗说。
在王晗看来,跨境电商这样迅猛的发展节奏至少还要持续一年,“还有很多人在观望中呢”。
“开放倒逼改革”的标兵
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第四波“开放倒逼改革”浪潮中,自贸区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战略。
沈云昌指出,自贸区的成立,从国内影响上看,其在体制机制上已经成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标兵,经济上已经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而且特别值得重视的就是自贸区本身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新区域,溢出效应越来越明显。
以广东自贸区为例,根据媒体近日报道,广东自贸区挂牌以来,已经梳理出60条改革创新经验,并得到商务部的肯定,其中27条已于2015年底在全省推广落地,成为带动周边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动力输出引擎”。
在过去一年,广东自贸区出台“1+3”实施方案,制订《广东自贸区条例》;简政放权,22个省直部门向3个片区下放了第一批60项省一级管理权限,广州市向南沙下放58项市一级管理权限;各片区调整、取消、合并了一批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审批时间压缩了50%以上;全面实施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同步开展内资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试点,90%以上的外资项目实现了备案管理;率先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并向两万多户企业核发了电子营业执照,绝大部分企业注册登记1天内可办结……
今年2月23日,高虎城介绍说:“201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一周年后,向全国推广了34项试点经验。目前我们又总结形成了一些最佳实践案例,供全国各地借鉴,还有一些新的试点经验,正在履行第三方评估程序,争取早日向全国推广,释放改革红利。”
不过,四个自贸区发展至今,也面临着一些共性的难题:“一是国际金融自由化问题。由于自贸区是先行先试区域,在金融自由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与全国金融体制机制没有大的冲突的情况下,怎么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从实际情况看有巨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难题。”沈云昌说。
“二是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问题。自贸区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形成顺畅的国内外制度接轨。现在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货物贸易规则、国际投资规则接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沈云昌说。
沈云昌说:“要破题上述两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自贸区利用先行先试的机会,应该大胆探索金融的混业经营,同时进一步放宽自贸区资本项目的管理。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自贸区应该在规则、标准上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在服务贸易的政策配套上,要进一步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