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十二五”,青岛对外开放“黄金期”

“十二五”,青岛对外开放“黄金期”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青岛财经日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6-03-30 10:29:08
“十二五”期间,我市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方式转变,外资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走出去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在全市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青岛城市的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十二五”期间,我市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方式转变,外资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走出去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在全市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青岛城市的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现代的国际贸易方式“十二五”期间,我市启动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国际货物贸易提升发展”、“国内外贸易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外贸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2015年,全市进出口702亿美元,“十一比五”末净增140亿美元,年均增长4.6%;其中出口453亿美元,“十一五”比 末净增120亿美元,年均增长6.3%。2015年,全市有外贸实绩企业1.4万家,“十一五”比 末增加了4000余家。

  “十二五”期间,我市培育建设了崂山区、高新区2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黄岛船舶基地、即墨服装基地、黄岛海藻制品基地、莱西禽肉基地、崂山五金基地等5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即墨鞋类基地等14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启动建设10个过亿美元外贸品牌小镇培育工程。全市特色产业出口集聚度提高、出口规模扩大,2015年全市二十大类产品出口384亿美元,比“十一五”末净增85亿美元,年均增长5.1%。

  结合港口物流业发展,稳定天然橡胶、原油、棉花、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鼓励企业进口先进生产设备,重点加大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增加中高端消费品进口。“十二五”累计进口1800亿美元,达到“十一五”的1.7倍。内外贸融合扩大消费品进口增长明显,2015全市消费品进口31.2亿美元,“十二五”年均增长5%;青岛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自2013年7月正式运营以来,经两年多持续发展,2014年进口整车5828辆,2015年进口汽车1万辆、同比增长约3倍。

  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拉动出口的重要力量。2015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179.3亿美元,同比增长7.3%,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42.5%,比“十一五”末期提高了3.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8.1亿美元,增长15%;一般贸易出口288.4亿美元,增长5.3%,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63.6%,比“十一五”末期提高了15.5个百分点。外贸新型商业模式不断发展,我市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一般出口”、“直购进口”、“中韩海运”模式顺利实施;即墨国际商贸城、前湾保税港区物流园等10个业态主体被认定为2015年度山东省外贸新业态主体。

  外资的“黄金时代”

  “十二五”期间,全市利用外资额连上四个十亿级台阶,利用外资进入“黄金时代”。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66.9亿美元,跃居计划单列市前列。“十二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65亿美元,年均增幅18.7%,超额115亿美元完成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市总量的33.7%,出口额约占全市总量的52.0%。

  截至2015年年底,累计有12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设立项目242个。“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引进外资银行8家,累计达到18家,占全省的75%;2015年新批准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17家,合同外资7.4亿美元,全市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达到45家,资产总额达到66亿元人民币,初步形成集聚效应。

  外资并购、境外上市、投资性公司、创投公司、股权出资项目增多,“十二五”期间,累计批准外资并购项目206个,其中海尔集团与KKR达成战略投资协议实现外资5.18亿美元,阿里巴巴参股日日顺物流实现外资2.5亿美元;青岛银行和青岛港集团均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分别超过6亿美元和4亿美元,海尔智能健康和中德生态园集团分别在香港和德国上市;“十二五”期间,引进股权投资企业7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

  青岛企业全球价值链整合

  青岛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和 城市。市委、市政府为抢占发展先机,先后研究出台了《青岛市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总体实施方案》和《青岛市加快“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经贸合作行动计划》,梳理了全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项目106个,规划投资总规模达到600亿美元,其中,国际产能合作项目36个、境外合作园区项目16个、对外承包工程49个、境内项目5个,并积极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跨国经营企业培育工程初见成效。2014年,我市海尔、海信集团境外企业资产位居中国跨国公司前100强,山东电建三公司、青建集团位列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全国前100强,入选全球最大225强国际承包商行列。金王集团、赛轮股份公司、软控公司、恒顺电气、即发集团、瑞昌棉业等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和价值链整合。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博客,微博)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 青岛对外开放黄金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