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贵州省安顺农信社按照开发式扶贫、商业可持续、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目标,实施五大工程”。
三大目标。当年新增贷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三农”和小微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确保贫困地区当年新增贷款平均增速高于本行社当年全部新增贷款的平均速度;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乡镇金融服务环境,让贫困地区农户享受到均等化的金融服务,降低农户获取基础性金融服务成本,增加农户收入;加快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到2015年,贫困地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数量显著增加,降低农户、小微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五大工程。支持石漠化特困地区生态移民搬迁、种养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石漠化治理综合开发项目等。
实施扶贫信贷投放工程,增加扶贫信贷资金来源。按人行支农专项再贷款1:1.1的比例匹配自有信贷资金,形成“行社信贷资金+人行支农再贷款+合意贷款规模”合力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实施改善金融服务工程,提升金融服务便民水平。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乡镇营业网点安装ATM和协调各类涉农财政补贴“多折换为一卡”,实现信合卡“一卡多用”功能,让农户足不出村就能办理金融业务。
实施优化信用环境工程,多策并举富民惠民。到2015年把全市贫困地区90%以上的农户培育为信用户,所有乡镇创建为信用乡镇,有效提高贫困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对使用支农再贷款杠杆化模式的贷款,在其同类同档次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基础上下浮2个百分点;每年对贫困地区农户进行1000人次以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个贫困农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
实施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程,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在用好治理石漠化“金石贷”信贷产品支持发展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展抵押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大中型农机具、农业大棚抵押和仓单、应收账款质押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提高农业金融服务集约化水平。
实施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百千万”工程,精准支持100户小微企业、1000户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10000户特色产业户,有效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加大对有创业意向的返乡农民工、妇女以及大学生“村官”创业就业和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搬迁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信贷投入。
到9月末,全市农信社已累计投放石漠化扶贫开发项目贷款10.75亿元,惠及农户7410户,支持了种植、养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小城镇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开发等项目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