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夏季的烦躁,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如约而至。宁波经济也很应景,在经历多月低迷后,终于有了“抬头喘息”的机会。10月27日,宁波市统计局发布今年前三季度宁波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0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一季度6.0%,二季度7.6%,三季度8.0%,艰难“爬坡”的宁波经济“赶”上来了。
增速与工业和出口有关
位于宁波鄞州区的腾凌模具制造公司,过去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增高,利润越来越少,而且还经常闹“用工荒”。
公司负责人叶勇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企业逐步用机器代替人工,“新上一条生产线可以节约30人,按现在人均年成本7万元计算,一年可节约210万元。效率提高了,产品缺陷率大大降低,也不用再担心工人流失了。”
随着技改扶持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宁波企业加入到“机器换人”的行列。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宁波工业技改投资656.7亿元,增长20.5%,工业设备购置401.5亿元,增长37.6%。
技改为企业带来活力,工业再次发挥出主力作用。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宁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17.8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与全省持平,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了3.5和0.9个百分点。
同期,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787.4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548.1亿美元,增长12.6%,增速比上半年分别回升3.0和5.1个百分点;进口239.3亿美元,下降7.1%,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3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虽有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99.0亿元,同比增长16.1%。
内生动力在增强
增速只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调结构、增强内生动力才是关键。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宁波三次产业之比为3.3∶52.6∶44.1。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44.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83.0亿元,增长7.1%,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7.2%,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分别高出3.9和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4.7%,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7%。
“前三季度宁波经济的一大亮点是结构优化,服务业企稳回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节能降耗见成效。”宁波市统计局局长汤柏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增强内生动力的另一大重心在于促进内需,特别是消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宁波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097亿元,增长13.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网络零售额更是同比增长89.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3个百分点。
“宁波经济增长率从年初以来,节节攀升,源于全市上下积极努力的结果。在外部环境和经济周期尚未出现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通过科技创新、经营方式改进、政府服务改善等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 前三季度宁波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缓升、平缓趋好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稍好于一季度和上半年。”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方建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回升基础不稳固 下行压力仍然大
“宁波GDP增幅能够从一季度的6.0%提升到现在的7.2%,实属不易。”汤柏生用“‘稳’的基础在巩固,‘升’的势头在强化”概括了这种发展趋势。
“随着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政策的逐步显效,预计宁波第四季度将继续延续前三季度的趋势,全年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稳中缓升的发展态势。”但汤柏生同时表示,受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以及自身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宁波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
“比如,前三季度,宁波房地产投资完成1039.1亿元,同比增长22.2%,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5.4%;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5%,降幅比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收窄23.6和18.4个百分点。”汤柏生说,房地产、金融、交通运输,这三项指标对宁波经济的拖累,将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方建新认为,下一步,宁波需要在房地产形势变化、企业债务风险、投资项目储备及要素保障等方面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