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 题:“铁饭碗”不再“铁”? ——聚焦我国多地试水公务员聘任制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周婷玉、吴俊、叶超
深圳新进公务员全部实行聘任制,广西高层职位聘任公务员年薪超10万元,江苏即将拉开聘任公务员序幕……2012年以来我国公务员聘任制改革提速、试点扩容引人关注。
公务员聘任制对传统委任制会带来怎样的冲击波?它能否戒除现有体制的种种弊病?对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破除入口“独木桥” 打开人才“新通道”?
“由于江南一带强低压的存在,导致华南一带的水汽被吸走……我市今天白天有雷雨,出门注意带伞哦”——拗口难懂的气象原理,在微博“深圳天气”中就显得平实、易懂,有着专业背景的叶华是这一微博的主持人,而他就是一名聘任制公务员。
目前深圳4万多名公务员中聘任制已超3200名。“聘任制改革对我们专业人员更有利。”叶华说,普通公考与所学专业几乎无关,而聘任制公务员笔试、面试时都有气象、信息网络等方面的试题。
上海浦东聘任的职位主要集中在金融规划、经济分析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福建厦门首批聘任的职位是园林局轨道交通建设高级职员、市政府外事办高级翻译等高级人才,广西首批聘任的是总经济师、总规划师、总会计师等职位……
公务员法规定,机关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广东行政学院教授唐晓阳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公共管理和服务越来越需要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入机关。
国家行政学院邱霈恩说,聘任制公务员的出现,首先表明公务员的进入环节多了一条制度渠道,不再是“公考”独木桥,但更主要的意义还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国通用型的“公考”不利于引进这类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董克用指出,聘任制的出现,也提示了需要改革公务员的入口环节。“凡进必考”是很好的进步,关键是如何考、考什么,制度设计要使进入方式、吸引的人才更多元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政府管理和服务多元需求。
试点6年无人被解聘 退出关口会否成锈锁?
“刚工作时确实担心成为‘被忽略的少数’,但现在不担心了。”小石法学硕士毕业后成为一名聘任制公务员,她说,“名称的差异没有带来实质性困扰,只要忠于职守,应不会丢掉这份工作。”
自2007年开始试点以来,深圳迄今有20多位聘任制公务员主动辞职,但无一人被解聘。不少网友担心,聘任制是换了外套的“铁饭碗”。
对此,深圳市人社局公务员管理处梁文浩回应称:“实行聘任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聘人,而是引入合同管理手段;深圳大批量的公开招聘是在2010年以后,首次聘期是3年,到现在大部分聘任制公务员合同尚未到期。”
唐晓阳指出,聘任制公务员多了一道“紧箍咒”——聘任合同,如果干不好或没有职位需求,聘任制公务员就可能被解聘。另外受聘者也可自主另谋高就,这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公务员的退出机制。
根据深圳市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规定,年度考核不称职或有两年为基本称职的,用人机关可以解除聘任合同。
但怎样算称职?又由谁来评定?受访专家指出,公务员聘任制能否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套科学、民主的考核机制。考核操作性不强、不公开,长此以往聘任制就会是“换汤不换药”。
董克用指出,其实委任制公务员也并非“终身制”,而是有渎职等五大退出渠道,但由于考核表面化、走形式,导致退出机制生锈,运转不灵。
中国董事学会秘书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朱长春也指出,公务员制度改革重要的是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否则不但不能激活行政能力,反而会进一步激活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