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214名小学生在天全县城设置的板房教室里复课。四川日报记者 衡昌辉 摄
4月27日,地震过去整整8天。记者在芦山、天全等地采访发现,市场上,吃的用的应有尽有;临时板房内,中小学开始复课;临时安置点,有了“保洁员”和垃圾清运队……灾区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村民自建垃圾清运队
地点:芦山龙门乡红星村安置点
震后灾区建立起许多安置点,几十人到几千人不等,大量人口聚集,垃圾如何处理?昨日,记者随驻扎在芦山县龙门乡的绵阳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探访红星村安置点。
地面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安置点卫生情况良好。记者看到,安置点共有4个1米多高的蓝色垃圾桶,每个帐篷外都有一个盛装垃圾的器具,“这些水桶或铁盆,都是我们从自己家拿出来的。”一村民说。
为解决安置点垃圾问题,红星村村委会动员大家自愿报名组建垃圾清运队,匡梦华就是其中一员,他与3位村民共同负责安置点卫生清扫,并负责把小垃圾桶的垃圾集中到大垃圾桶里,方便垃圾转运车清运。
负责垃圾转运的队伍由村民自发组成。25岁的苏开锋被选为组长,他每天都会开着三轮车,和3位同伴一起,往返三四趟,把安置点的垃圾运到指定垃圾处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