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消费:如何从“拉套之马”变为“驾辕之马”?

消费:如何从“拉套之马”变为“驾辕之马”?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2-21 10:22:46

消费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逐年上升,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推进消费大省建设,为消费早日成为“驾辕之马”创造条件。

根据经济学原理,人们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考察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时期,“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差别。在多数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投资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当前的四川,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明显大于消费,消费如何才能取代投资成为“驾辕之马”?

每一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同

假如我们将经济增长速度按高、中、低三档划分,并且认为速度在7%以上时为高速增长,在4~7%为中速增长,4%以下为低速增长,那么,在每一阶段中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不完全相同的。

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消费

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消费,尤其是两位数以上的经济增长,投资的贡献明显大于消费的贡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韩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1965~1979年,现价GDP年均递增近30%,而同期现价投资年均递增37.8%。日本、亚洲其他四小龙的情况也与此类似。我国在1990~2011年的12年中,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2006年以来投资率连续超过50%,2009~2010年更是超过67%。相应地,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为5.07个百分点,高于最终消费0.51个百分点,更远高于净出口4.48个百分点,稳居第一的位置。

经济中速增长阶段: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高于投资

步入经济中速增长阶段后,最明显的特征是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幅度较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多时候处于第二的位置。而消费由于具有稳定性更好的特点,虽然也受到投资下降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会有所下降,但幅度要比投资低得多,因此消费逐步取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在我国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中,一些经济增长速度不高的年份,消费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如1980年、1990年、2000年三个经济增长速度较低的年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投资高出1倍以上。

经济低速增长阶段:消费稳居经济增长贡献第一的位置

在经济低速增长阶段,消费则稳居经济增长贡献第一的位置。最典型的是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能够达到4%已经是很快的增长,相应地,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拉动,不仅消费率占生产总值比重普遍高于70%,而且在新增加量中也普遍高于70%甚至80%。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0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7%,低收入国家为80%,下中等收入国家为68%,上中等收入国家为78%,高收入国家为78%。当然,越是消费过度和储蓄不高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越低甚至出现债务危机。如2009年,希腊消费率为91%,西班牙消费率为77.8%,美国的消费率为88.6%。2011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只有49.1%,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建立在高储蓄率上的投资增长,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增长动力,这也是我国在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增长转向中速增长或者叫“次高速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逐年加大。

四川进入消费拉动为主的阶段有一个过程

目前,四川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明显滞后于全国,需要加快发展才可能缩小与全国差距,投资必然成为拉动增长的最大动力。同时,四川需要投资的领域广阔,保持投资快速增长也有很大潜力。为此,四川在2008~2011年4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8343.2亿元,年平均投资规模超过1.2万亿元,年均增长26.8%。4年投资总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7年投资总和的1.5倍。预计2012年将完成投资总额1.8万亿元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根据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分析,投资与经济增长一般不会完全同步,投资的效果往往要在滞后一段时间表现出来。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及建设周期较长的产业项目投资,要么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间接的,要么受投产时间长的限制,滞后效应更为明显。四川近年来如此巨大规模的投资,一定会在未来几年发生显著作用。有关部门对滞后效应测算后发现,理论上与当年高投资增长相对应的是3年后的GDP高增长,显然,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是第一位的。

回顾过去10多年的经济增长,四川一直处于以投资拉动为主的格局之中。200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66%左右,投资的贡献也在66%左右,而在2005~2009年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达到74%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到40%多。最近两年,投资的贡献比消费的贡献仅高1~2个百分点,有逐步接近的趋势。

四川省2000-2011年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百分点

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分析,由于四川省的投资空间仍然很大,尤其是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城镇化步伐继续加快,投资仍然会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会暂时居于首位,这是发展阶段规律性作用支配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年提高,面向国内外的“净出口”由负转正,也提高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四川需增强消费能力

尽管四川当前的消费还没有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逐年上升,我们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推进消费大省建设,为消费早日成为“驾辕之马”创造条件。

进一步扩大全省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消除抑制消费的障碍

当前,根据城乡居民收入提升速度较快的有利条件,认真研究各类消费群体的需求增长,尤其是要增强中心城市、发展较快的重点县城和集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扩大专卖店、网络交易、城市社区商业等的规模。积极配合国家支持农村扩大消费的政策条件,推出一些配套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企业发展多样化的商品促销方式,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建设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消费促进体系,拓展新的消费领域

深化户籍、流通、金融、土地、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消费促进体系,拓展新的消费领域。四川正在大力推进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以及积极培育“多极多点”,将会促进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数量迅速增加,我们要主动适应农民进城的需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城镇化相适应的人口管理制度。研究实施信用消费政策,鼓励更多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发支持不同收入群体增加消费的金融品种。根据国务院力促流通减负的精神,减少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减低各类商品的流通费用。

突破本省市场消费的局限,大力发展境外居民的消费

要积极培育旅游、信息、文化、健康等消费热点,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四川具有的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旅游产品,扩大省外居民和国外居民消费的比重。适应四川着力建设“商贸中心”的需要,建立一批能够辐射广大西部乃至中部地区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此外,进一步强化地处四川与省外结合部区域的中心城市流通功能,扩大在区域市场中的辐射能力。■(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盛毅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