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截取文章中的部分观点摘要:
“……甚至,价格可能降到每吨低于200美元的心理价位。莫斯科资本外贸银行分析师叶琳娜·萨哈诺娃在接受卫星网采访时给出了这样的预测。这种局势出现的原因在于,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钾肥用户推迟与生产商签订年度合同。也许,要推迟到秋季。甚至,年底前也不会签约……”
单从该文内容里来看,并未看到叶琳娜·萨哈诺娃有什么中国给世界钾肥市场立规矩的直接表述,也许是作者有些断章取义或是标题党。最后总结那里果然有亮点:“不管怎样,中国在世界钾肥市场上完成了一场真正的革命。现在,所有世界玩家在以中国为方向标的同时都在按新的规则行事”。
如果我们是闹革命的、制订了世界新规则,那么巴西地区大颗粒钾到岸价从2015年最高时的380美元压到了今年最低时的210-220美元,这算是什么呢?
2016年大合同谈判谈出一个200美元左右甚至更低的价格(净到岸价)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不意味着结果已经100%就是如此了。
我国是进口大国,但不是每一年都进口量巨大,永远都进口量巨大,随着自给率的提升,进口量势必将有所减少。
另一篇朋友圈里大家转发的文章《因为印度,中国已经没有退路!》,里面的最后一句写到:“或许稍微清醒一点的人都知道答案,我们没有退路了,因为我们身后有印度!”
中国、印度和巴西,最主要的三大氯化钾进口国,其排名并不是恒定的,尤其是中国与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需求规模都是比较接近的,而自给率一项却有着明显区别,印度对进口的依赖无疑更重,只不过政府的农业政策对市场干预比我国更大,不可控性更多。
但当中国的进口量严重缩水,增值税政策导致进口商负担沉重,进口谈判大幅压低价格之后,国际供应商们会不会选择另一块地方成为钾肥价格的洼地呢?
面对如此片面的论调,要么一刀切,要么一盘散沙,这些都不是可取的。而今,更重要的是认真研究本国的国情,稳扎稳打,走出一条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