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以来,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何时触底企稳又难以确定,这让不少煤老板感受到空前的压力。
“煤炭行业是否还会延续下一个‘黄金十年’?”近日,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卜昌森抛出这一问题,让参加“2012中国国际煤炭发展高层论坛”的业内人士陷入沉思。
在卜昌森看来,我国正处于煤炭产业弊端集中爆发的时期,目前煤炭产能严重过剩。较过去的“黄金十年”,如今的产业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
面对煤市疲软困境,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煤炭行业将加快兼并重组及煤炭资源矿业权整合的步伐。不少企业人士称,我国煤炭行业“黄金期”或已终结,“暴利时代”过后,行业兼并洗牌或成必然。
煤炭供需失衡
价格下滑、销售受阻、煤炭积压、煤企降薪……今年的煤炭行业遭遇连绵阴雨,据统计,全国已有近90家大型煤炭企业陷入亏损泥淖。
在吴吟看来,今年我国煤炭生产虽然维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煤炭消费增速却在放缓,库存居高不下,已经导致煤炭供需失衡。
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可以佐证:2012年1~8月,全国煤炭产量25.7亿吨,同比增加1.08亿吨,增长4.4%。同一时期,全国煤炭消费总量27.1亿吨,同比增长1.4%,增速同比回落8.7个百分点。由此来看,煤炭业已经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与此同时,煤炭库存过高也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截至9月底,重点发电企业存煤9032万吨,存煤可用天数29天,同比增加12天;北方七港存煤2509万吨,同比增长了97.9%。
而与之前煤炭股雄踞能源板块翘楚相比,今年的行情可谓哀鸿一片,煤炭价格与“黄金期”相比更是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10月初,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格跌至635元/吨,比年初下降了165元/吨。
“煤炭价格适度回归,有利于缓解煤电矛盾。但煤价过低,煤矿盈利能力不足,将影响安全投入、环境治理和改善民生,不利于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受影响的还有下游产业。”吴吟说。
行业拐点来临
煤炭行业为何会遭遇产能过剩的窘境?在吴吟看来,由于经济增速放缓,钢铁、建材等高能耗产业难以再持续高速增长,煤炭需求增速必然会有所回落。另外,水电多发替代部分电煤用量以及进口煤的大幅增加,都直接导致煤炭市场供过于求。
与此同时,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渐提高,这也相对降低了煤炭消费强度。
身处煤炭业艰难时刻,卜昌森首先想到的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那个时候政府之手来得快去得也快。”面对当时煤炭供大于求的状况,国家果断关停小煤矿,供求关系迅速扭转,国有大矿很快扭亏为盈。
“可如今竞争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1998年的时候大中小的煤矿比例是40:17:43,现在俨然成了大煤矿、大集团的竞争。”卜昌森说,小煤矿几乎没有了,当初的关停之策也就无法施展。
在卜昌森看来,面对当前的产业形势,企业要想维持低价位下的微盈利,就必须因变应变,破除对传统增长路径的依赖,实现新一轮转型升级。
冀中能源集团副董事长刘建功则认为,煤炭企业必须要有抵御价格下降的能力,现在低迷的市场形势正是煤炭企业重新调整发展战略的最好时期。
兼并重组成必然
虽然市场持续低迷,但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在全行业遭遇“寒冬”的情况下,企业之间开始抱团取暖。
吴吟表示,未来要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在国际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兼并重组已经成为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华炜看来,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煤炭企业越来越多,继神华集团、冀中能源、河南煤炭之后,又有开滦集团、山东能源和陕西煤业集团三家企业相继进入世界500强的榜单。“而回头看这些企业快速发展的奋斗历程,都带有兼并重组的身影。”
卜昌森觉得,兼并重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兼并重组应该从小企业重组扩张到大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炭集团。另外,还应该由行业内的兼并重组扩张到行业外,向电力、化工、运输等产业链条的下游扩张,实现贯穿整个产业链的集约发展。”
而在山西阳泉煤业集团董事长赵石平看来,兼并重组必然会带来企业文化的碰撞,所以,重视文化的融合也成为决定兼并重组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一点,郑州煤炭工业集团董事长孟中泽十分赞同:“兼并重组绝不是资源、资本、人和业务这样一个简单的叠加,文化的整合非常重要。”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王波也在论坛上表示,目前内蒙古新一轮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正在进行,计划到2013年年底,内蒙古地区煤炭生产企业数量由目前的353户调整到80~100户。在地方企业中,形成1~2户亿吨级、5~6户5千万吨级,15~16户千万吨级的煤炭生产企业。
河南省副省长陈雪枫也表示,今后几年河南省将加快建设综合性大型煤炭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