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能源 > >> 光伏“双反”折射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高点争夺战

光伏“双反”折射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高点争夺战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新华08网 作者:林艳兴 甘泉  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10-15 00:00:00

         欧盟日前公布了针对中国光伏“双反”调查的应诉企业名单。这意味着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单起贸易争端进入正面交锋的实质性阶段。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国光伏产业接连遭遇美国、欧盟“双反”调查,折射出全球经济不景气背景下,国家之间在未来经济增长新领域里,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

 

         新能源、互联网及其二者的结合被认为是当前和未来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制高点,美国和欧盟针对中国有优势的光伏产业动作频频,其实质是在争夺制高点过程中的围堵和博弈。专家建议应从战略层面更加重视这一产业、加快启动国内市场、积极行动应对挑战,以尽快实现由光伏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欧盟“双反”进入实质阶段 两败俱伤成业界担忧

 

        就在美国商务部北京时间10月11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太阳能板与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34%至47%关税终裁结果的同时,欧盟针对中国光伏“双反”的立案调查也进入正面交锋的实质性阶段。欧盟近日公布了中国应诉光伏企业名单,抽样调查企业总共134家,其中英利、尚德、赛维、锦州阳光、晶澳和旺能光电6家为强制应诉企业。

 

        南昌大学光伏学院院长周浪表示,美国的双反已成定局,市场影响尚不足为惧;但如果Solarworld在欧洲掀起对华太阳能“双反”成功,那后果将极其严重。

 

        目前,欧洲占据全球光伏70%的市场,也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对欧出口金额204亿美元,约占同期该产品出口总额的73%。

 

        受全球性产能过剩、产业发展进入调整转型期等因素叠加影响,欧盟一旦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我国大批光伏企业将面临破产之忧,约30万从业人员或将受到严重冲击。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会长沈福鑫表示,在业界已经弥漫着悲观的情绪,他们用“灭顶之灾”来形容来当前的贸易形势。

 

       但业内人士分析也指出,欧盟对中国光伏组件反倾销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的行为。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从欧盟国家大量进口与光伏生产链有关的原材料和设备,对欧洲光伏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应用环节,欧盟国家也得到了来自中国优质低价的光伏产品。由于中欧光伏产业之间良好的“互补性”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格局,最初还让部分中国光伏业内人士对于欧盟跟风美国发起“双反”的估计一度表示乐观。

 

        沈福鑫表示,欧盟发起“双反”受益的只是少数公司和群体,而行业内大多数欧洲企业则会因此付出沉重代价,尤其是材料和设备加工商都将深受其害,导致的最终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


 

        ——美欧相继“双反”折射发展主导权争夺激烈

 

       “美国、欧盟先后同意对中国光伏企业实施‘双反’调查耐人寻味。”周浪分析,在全球性的光伏产业危机中,美国和欧盟相继采取“双反”这种或将导致“两败俱伤”的策略,事实上并不能很好地实现自身经济意图,战略意图才是其背后真实目的。

 

        他指出,我国光伏产业目前在世界上拥有领先地位,发达国家针对多晶硅材料和终端光伏产品对我国进行双重打压,其意图不仅是因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已经威胁到相关发达国家的本土光伏产业发展,更是全球经济乏力背景下,新经济增长领域里竞争激烈的表现。尤其是针对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主导权的争夺必将日趋激烈。

 

        晶科能源公司品牌策划总监钱晶也表示,欧盟追随美国对中国发起“双反”调查,这背后仅从经济因素考虑似乎没有太多道理可讲。首先,中国光伏成本上的竞争力源于技术进步、产能规模庞大和人力成本优势。与美国等一些企业“独处荒郊野外”状况不同,中国的光伏企业多以产业园形式集中,在方圆5公里内便能够实现所有配套,集约效应带来其他国家不具备的成本优势。对于欧盟反倾销,她举例道,现在的情形类似于:欧洲生产成本是2美元/瓦,中国生产成本是1美元/瓦,中国以1.5美元/瓦在欧洲市场上销售。而以欧盟却以自己的生产成本作为依据发起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

 

        其次,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中国政府也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新能源制造业获得政府和金融机构认可,并被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和欧盟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频频动作,正是针对中国转型升级开始的布局。

 

        钱晶说,欧盟也对光伏产业进行补贴,只不过他们在应用环节补贴;而我们由于国内市场发展不完善,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给予金融、产业园建设等方面的支持。随着国内应用市场的启动,我国的产业支持政策也可能有一个从生产环节向应用环节补贴转变的过程。但在抢占未来经济增长新领域高地的竞争上,西方国家并不希望给予中国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多措并举加快由光伏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业内人士分析,鉴于未来光伏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我国目前在光伏产业所拥有的领先地位,应抓住机遇,抢占未来经济发展高地,尽快实现由光伏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为此,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等建议:

 

        首先,从战略层面更加重视中国光伏产业,引导产业有序发展。沈福鑫表示,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无论其应用市场成熟与否,可预计的未来一定是前景光明。中国光伏产业是凭借民营资本自我运作,依靠一批有开创精神的企业家发展而来,最终成长为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实属不易。他认为,行业自身加强自律的同时,国家也应将发展光伏产业上升到战略高度,从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抢占未来能源高地等层面重视这一产业,高位推动、积极引导这一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加速启动国内市场。今年9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并明确提出从体制和相关扶持政策上督促地方政府、电网和发电企业积极落实。

 

         周浪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光伏发电成本目前已经具备市场竞争力。与国家出台一些列规划内的需求相比,如果放开楼宇屋顶,让超市、家庭等社会各主体都能自建小型电站,还将释放出更大的市场需求,就像现在的太阳能热水器被普遍使用一样,未来太阳能应用市场也是不可估量。

 

        第三,企业和国家要积极行动,主动应对欧美“双反”挑战。钱晶表示,晶科能源公司并不属于强制应诉企业,但目前也正在积极准备,主动应诉。与许多国内大型光伏企业一样,他们也正加快向欧洲、非洲等海外市场进行产业布局,通过委外加工、国外办厂等方式,应对来自贸易壁垒的挑战。


来源:新华08网 作者:林艳兴 甘泉  

相关热词搜索: 光伏折射第三次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