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召开在即,多国金融监管层呼吁要推行银行破产新规。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接受《求是》杂志采访时也表示,中国的银行机构退出机制正在酝酿之中。
在过去,中国也曾出现过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案例,几家县域农信社破产、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等事件一度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由于当时并不存在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退出机制,这些机构的破产甚至还引起了区域性的金融风险。
放眼当下的银行业,新兴的小型商业银行不占少数,而这之中有部分机构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以村镇银行为例,经过7年的发展,村镇银行经营情况的“两极分化”日益显现,由中小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便在盈利能力上较弱,且运营模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资金市场业内人士还指出,目前小型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的制造业部门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此一旦出现信贷危机,这些小型商业机构的压力会更大。
在这些小型银行岌岌可危的同时,建立民营银行的呼声渐高。自监管层提出要启动民营银行试点以来,众多民间企业家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也获得密集的政策推动力,反过来更助长了民间资本热情,这无疑会加快民营银行建立的脚步。
然而,整个金融市场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放大来接纳所有的机构。那么在有新机构进入的同时,也就必然会有经营不善的机构退出。如此看来,出台银行退出机制,真正做到银行的优胜劣汰,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经营效率,也是完成金融改革的重要前提。
当下,央行已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专家指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银行的退出机制和存款保险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退出机制的建立是对银行的一种约束,能使他们更加谨慎,从而规范其经营范围,不像以前那样因为有国家撑腰而“为所欲为”,必须自己承担从事风险业务的后果。另一方面,这也能减轻国家的负担,不必要国家为银行的破产而负全责。
不过,人民银行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银行退出机制的出台将会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银行业在整个金融市场占据了最大的份额,稍有波动就会产生难以预计的影响。“因此,相关政策的制定会十分谨慎,况且这也涉及到很多具体的细节,各个银行的问题不同。就像村镇银行这样的涉农机构,如果破产,相关细节更需要好好斟酌。而且退出机制的出台还需要有存款保险制度的配合。”上述人士还指出,存款保险制度、风险处置和银行退出机制等的出台,将为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全面推进提供有力的政策和制度支持,真正意义上确保金融市场发展的长治久安。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李林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