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种孤独:因为爱情
2011年,台湾未婚女性为217万,男性为270万,平均婚龄持续推后,很多人找不到情感归宿,连林志玲也嗲嗲地说:“没有男生追志玲,只有时间追志玲。”
36个月爱情即退潮的危险始终存在,艰难相处磨损了激情,女人怪男人不守誓言,男人怪女人不似当初,有伴侣常比没伴侣更孤独。
法国连环枪击案嫌犯穆罕默德·梅拉赫的律师也拿情感理由当辩词:“梅拉赫在行凶前婚变受刺激,他作案时肯定感觉自己像‘一匹孤独的狼’。”
第七种孤独:我不相信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有多少用来“互害”?你有地沟油,我有假蜂蜜,你卖毒牛奶,我卖的牛肉其实是染色猪肉。为了逐利毫不犹豫同流合污,东窗事发便说是行业潜规则。
食品不安全,学历是假的,慈善多做秀,名声不符实……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变成逐渐对一切持怀疑态度的过程。
第八种孤独:水泥森林
高楼占领了城市,家升上半空,变成一个门牌号。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交流的触点,每个人都留心地锁好防盗门。
城市充满几何感,那些设计是为了制造奇观而来的,越来越多巴西利亚式的沉闷城市,体量无比巨大,没有神经末梢,“个人处于其中会感到迷失,就像一个人在月亮上那么孤独。”(马歇尔·伯曼语)
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只希望车流通畅,夜间灯火辉煌,人们彼此保持安全距离。
第九种孤独:成为名人
唱《孤独患者》的陈奕迅真的感到很孤独。“两三年前我还敢去坐地铁,但现在不敢,好像看到人会觉得害怕,不知道怎么应对。”
关注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粉你,一种是骂你。既有女大学生执着@蔡康永325次求回复,也有网络水军骂得舒淇一夜之间删光微博。名声越大越需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不能服软,否则便会被长期积累的负面能量压垮。范冰冰放言,她的成功不是白来,“我能受得了多大的诋毁,就经得住多少赞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