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雪中送炭
推动企业飞速发展
中国银行成都双流分行的客户经理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次上门拜访,“偶然在报纸上看到国铁电气董事长的采访,于是,我们就自己找上门去了。”
“那时候我们并不缺钱,也没有想过要找银行借钱!”说起与银行合作的缘起,国铁电气的财务负责人笑了。“然而,随着公司历时5年的研发项目获得行业巨头的认可并获得订单后,钱一下子就不够用了。幸好,中行得知我们的需求后,迅速反应,积极想办法、出措施,首笔贷款数周内很快就到位了。”她满脸如释重负的喜意,“有了这笔贷款,采购合同履约保证金有了,生产原材料订单有了,公司迅速成长壮大,未来十年的发展前景也有了规划!”
成都国科海博信息财务总监凌婷秋说起与中国银行的合作时,同样感慨良多。“我们是专注于行业信息化及相关产品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型人才很多。但需要贷款融资时,能给银行的抵押物基本没有!”她亲密地坐在中国银行成都高新支行的客户经理身旁,俨然一对闺蜜。“2012年,中行与我们建立了合作关系。从此,就一直不离不弃,从最初百万元的授信额度到最高时的数千万元。现在,公司已在新三板上市融资,我们资金压力减小,但与中国银行之间的合作未来将会转向更深层次。”
一个解决方案
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大量双创型企业采用轻资本运行模式,租用办公用房经营,缺少土地、厂房等不动产,在申请贷款时通常无法向银行提供足额的抵押物。“如何做好这类企业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想了很多办法。”四川中行中小企业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我们认为,银行的金融产品已进入高同质化阶段。银行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客户的服务体验。”
来自四川中行的数据显示,早在2009年,该行便设立了中小企业部,作为全辖中小企业业务运行和管理的中枢。目前,中小企业业务覆盖四川中行辖内二级机构面达100%,并设立了50余家中小企业特色支行,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化服务。
“如果基层行了解到客户存在特殊需求,在现有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也会有顺畅的机制向产品设计部门提出咨询及建议,以便进行更全面的产品设计。这个渠道在四川中行内部一直保持着畅通顺达。”四川中行中小企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一直在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创新推广特色产品。”
近年来,四川中行结合中小企业经营特点,打造了一系列特色金融产品及服务,实现从同质化产品竞争向培植差异化优势的“华丽转身”:在“中银信贷工厂”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充分整合传统金融与网络金融而研发的“中银网络通宝”服务模式,实现了由过去“银行客户经理足不出户”,到现在“中小企业足不出户”的转变;与联通公司合作,面向联通注册代理商的“沃金融”互联网金融服务,为3000余户四川联通上下游企业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与成都市科技局下属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推出的“科创贷”产品,精准发力,为优秀科技研发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给予融资重点支持。此外,四川中行还与省国税、地税达成“银税互动”合作意向,以“中银税贷”融资服务为载体,为客户提供包括支付结算、自助办税及融资在内的系列银税服务。
一个“中小企业战略”
加大资源倾斜及金融创新力度
秉承“实实在在扶小助微”宗旨,四川中行将支持中小企业业务提到战略高度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及申贷获得率作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重中之重,明确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担当社会责任”的需要,更是银行内生发展和业务转型的需要。
去年下半年以来,四川中行进一步梳理县域支行发展思路,对省内主要市州进行了情景分析,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实现从简单依靠当铺式发展向经营和驾驭风险转型,从主要依赖传统制造业向轻经济周期的养老、教育、医疗、“三农”、高新技术、文化、环保等民生产业领域转型,由主要依赖授信业务向全产品服务以及投行、现金管理等综合服务转型。
自“十三五”期间率先与省政府签约以来,四川中行相继与省市各级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作为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四川中行与省科技厅、省环保厅、成都市经信委、科技局、中德工业园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签署了专项中小企业业务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环保、科技等新型产业提供批量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与省发改委联动,协助十余户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深度推进的关键时期,四川中行紧跟政策导向,积极参与“军转民”、“民参军”项目的金融服务探索,在与辖内某研究所的授信合作中,创下13日完成开户到放款全程的高效服务记录。截至目前,已有上万户中小企业获得四川中行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逾千亿元。
一个“创新品牌”
搭建中小企业跨境投资合作平台
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秉承“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理念,利用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和客户资源,支持国际贸易与投资合作,帮助国内企业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银行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支机构,机构覆盖了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全球超过3亿个人客户、260万家公司客户和1600家金融机构客户。2014年,中国银行创新推出了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模式,为中外中小企业搭建跨境发展的桥梁,实现全球资源、市场、技术、资金的互联互通。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国银行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要发挥中国银行“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平台”的作用,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改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市场,利用全球要素。
目前,中国银行已在五大洲举办了27场这样的跨境撮合活动,70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家企业参加,达成合作意向5000余项,涉及进出口贸易、技术交流和投资并购,大量国内外中小企业通过中国银行的跨境撮合服务来到中国,走向世界。
2014年10月,中国银行首次与四川省政府在成都共同举办“2014中法中小企业投资与贸易合作洽谈会”,四川中行作为承办单位,开启了中国银行搭建跨境撮合平台的先河。2015年,四川中行陆续承办了“中国-波兰(成都)中小企业跨境合作交流会”、“中法第二次中小企业投资与贸易合作洽谈会”,并组织客户参加总行在法国、美国举办的洽谈对接会,累计700余户客户参与洽谈对接。今年,四川中行“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投资撮合服务”项目,在“2015年成都市政府部门及管理单位工作创新项目”专家评审中,排名银行类首位,获得政府及行业专家的充分肯定。
一场盛会
彰显大型国有银行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博会),是由中国西部地区共办、共享、共赢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博览会,是国家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外交、贸易合作和投资促进平台,已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最佳平台。2015年3月,西博会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政府白皮书,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全国十大重点展会之一。
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于11月3日至14日在四川成都举行。11月3日,第十六届西博会首日下午,中国银行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德国工商大会联合举办“中德中小企业跨境投资与贸易合作洽谈会”活动,为参会中外方中小企业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投资与贸易对接服务。
据悉,此次活动中方客户主要通过中国银行自身渠道、四川省商务厅和“政府+银行+园区”联动营销形式进行招募。德方客户则通过汉诺威会展公司、德国工商大会、中行法兰克福分行、在川德资企业进行招募。目前,已经有300余家中方客户、近百余家德方企业计划参与,涉及包括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进出口贸易六大行业。
中国银行为此专门设计了集搭建信息库、客户配对、网上相亲、对接面谈、现场考察、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六步走”跨境撮合服务流程,为企业提供投资意向、筹备建设、生产发展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为确保洽谈会成功举办,四川中行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客户信息收集、企业配对、远程视频对接等工作,并充分发挥国际化大行优势,面向全辖员工招募具备会务经验及专业金融知识的志愿者200余名,为洽谈会提供免费翻译等服务。这些志愿者多为名校毕业或具备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更不乏稀缺小语种人才。
四川中行郑国雨行长表示,“‘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新常态’,以国际业务见长的中国银行,将充分发挥全球网络布局和多平台优势,为四川和海外中小企业搭建互联互通的桥梁,体现国有大行应有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