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京广高铁的陆续开通、四纵四横网络的不断完善,并没有阻挡各方做大“民航蛋糕”的热情。随着近期新一轮航空公司组建热潮涌起,两种交通工具竞相扩容,让早已开始的“空铁大战”全面升级。
专家认为,无论是拼价格还是拼服务,消费者都将是这鹬蚌相争中最大受益者,尤其是在未来的“空铁联运”时代。
据了解,今年1月,由合肥市政府与幸福航空发起设立的合肥航空有限公司组建协议正式签约,若进展顺利,今年年底就能正式开航。另外,青岛航空公司的筹建工作也已被证实,预计会在2014年上半年正式“起飞”。
但是,新建航空公司能否起到各方期待中的作用,需要打个问号。因为老对手高铁也在扩容,去年年底开通了北京始发,途经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5省的京广高铁,承运能力极大提升,给民航特别是中部地区航线带来明显分流。
东方航空山西分公司最近就表示,随着去年年底京广高铁的开通,头等舱座位曾经一票难求的东航“黄金航线”并京快线,在2009年动车冲击强劲复苏后,客座率再次低迷,下滑两成左右。
高铁的分流效应不是新鲜话题,对航空巨头的业绩也造成一定影响。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近日公布的2012年报显示,三大航净利润纷纷出现大幅缩水,其中东航、国航下滑约三成,南航则下滑近五成。
“随着铁路总公司的成立,高铁跟民航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竞争态势,价格博弈会更加激烈。”中国民航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晓津说。
记者从携程、去哪儿等网站了解到,用“打折机票满天飞”来形容近段时间的民航市场绝不为过:全国各地始发机票低至一折起,上海到石家庄裸票价格最低160元,合肥至南昌最低价格90元……
但令航空公司担忧的是,铁路在市场化和企业化变革后,可能会在舒适度、运价、运行时刻和配套等上下游服务方面对民航形成全面冲击。“贴身肉搏”式的价格战能打多久?提高航线密度、打造“空中快线”是最优解决方案吗?拓展国际航线、开辟支线航线等“错位竞争”能否达到航企预期?民航到底该拿什么去跟铁路竞争需要整个行业思考。
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