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12辆东风标致408启程前往海湾6国亮相展出,而首批150多辆东风标致408整车出口订单将陆续交付。神龙公司海外市场拓展到西亚海湾国家,标志着该公司海外出口市场又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我国合资车企纷纷将发展的目光投向海外,为自己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甚至连北京奔驰、华晨宝马等在华高端合资品牌也加入其中。
合资企业整车出口力度加大
回顾一下合资车企10余年的出口历史不难发现,尽管出口数量微乎其微,但合资品牌出口的“星火之势”已显现。2002年,上海通用向菲律宾小批量出口GL商务车;2003年,上海大众向澳大利亚出口了600辆三厢POLO;2005年,上汽通用五菱向阿富汗出口了12辆五菱微车;2006年,上海通用向智利出口了1400辆赛欧等情况来看,合资车企初次试水出口的规模都很小。
2009年11月,商务部等六部委曾发布《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旨在支持车企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严峻的出口形势。这一出口利好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合资车企出口的步伐。2010年10月,上海通用近万辆雪佛兰新赛欧分批出口智利和利比亚等国家;同年,神龙公司把在中国生产的凯旋出口至俄罗斯。2011年,包括神龙公司、广汽本田、东风日产、上海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在内的多家车企均已实现了在华生产车型的出口。高端合资品牌华晨宝马和北京奔驰也不甘落后,分别实现了华晨宝马5系长轴距车型和北京奔驰长轴距E级轿车的出口。
从出口数量上看,表现最为突出的车型当属上海通用新赛欧,截至2012年年底,新赛欧两年累计出口量已达10万辆。
立足中国 放眼全球
实际上,从2005年开始,包括大众、通用汽车、丰田、本田汽车以及现在的日产汽车在内,都开始把中国合资工厂或者生产基地的车型纳入全球销售体系中,补充这些跨国公司的海外市场空缺,这意味着跨国车企正在重新考虑中国市场的定位,甚至为数不少的跨国车企已将亚太区总部移至中国。
通用公司已将中国作为除美国市场以外最大的海外投资与生产销售基地,将中国合资工厂作为出口基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借上海通用向其他市场输出产品已成为通用全球战略的重要部署。谈到出口战略的初衷,上海通用公关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上海通用新赛欧的出口是基于国际市场需求,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目标,采用订单式生产,主要针对南美、伊拉克、印度等对小型车有需求的国际市场。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外资方的支持是上海通用取得出口成绩的关键。
通用公司另一家在华合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作为通用全球的重要出口基地,其生产的车型销往亚洲、中东各国,成为通用开拓这些新兴市场的重要途径。上汽通用五菱公关部负责人表示,上汽通用五菱的出口产品大部分挂雪佛兰标志,并且在股东方原有成熟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通过海外业务实践,上汽通用五菱不仅实现了量的扩张,也初步建立了海外业务体系。
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面对中国市场的新形势,出口成为不断扩大产能的合资车企释放产能、规避风险的又一选择。华晨宝马高层在华晨宝马5系长轴距车型出口仪式上曾表示,出口的目的之一是规避中国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如果将来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至少我们有出口这个渠道,可以将产品销往世界其他市场。”
合资出口的优势与阻碍
随着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将在中国生产的车辆出口到其他国家,中国成为各跨国车企海外生产和出口基地的趋势日渐明显。合资品牌汽车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制造水平和工艺不断成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正不断增强。
但同时,合资车企出口也面临诸多问题。上海通用负责人表示,目前出口业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能瓶颈。新赛欧目前在国内市场的产能需求每月2万辆左右,上海通用必须保证国内产能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国际市场的需求。存在产能问题的还有华晨宝马,据该公司公关人员介绍,目前国产宝马5系一直供不应求,因此出口业务将小批量进行,确保国内需求优先的原则。
此外,合资企业出口的最大问题在于,其产品可能会与跨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产品产生内部竞争,因此并非所有跨国公司都愿意将合资品牌出口,甚至采取了限制在华合资企业出口的政策。但总体来看,大部分合资车企会继续将中国市场作为最主要的市场,依托中国生产基地,向一些外资企业建立工厂比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实施出口计划。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