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编者按: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对2012年我国工业和通信业主要电子行业产品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2013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本报将陆续刊登手机、彩电、软件、计算机、集成电路等行业的分析报告。
2012年以来,面对市场整体低迷和结构变化加快,我国手机企业积极应对,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产业运行平稳,生产规模小幅提升,外贸出口增势突出,收入增长较快,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生产规模稳步提高 出口增速保持领先
2012年,全球手机出货量达到17.5亿部,我国手机产量达到11.8亿部,占全球出货量约为67.4%,比2011年所占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
2012年,我国手机产量达到11.8亿部,同比增长4.3%。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预测,2012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为17.5亿部,我国手机产量占全球出货量比重约为67.4%,比2011年所占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从月度生产走势看,上半年增势相对平稳,7月份后,增速波动较大。
2012年,在全球手机市场结构变革加快的带动下,我国手机出口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手机出口10.1亿部,同比增长15.9%;出口金额为810亿美元,同比增长29.1%,比电子产品整体出口增幅高23.5个百分点。从累计出口额增速看,始终高于同期全行业平均出口增速,是拉动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2011年,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下,我国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整体状况良好,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25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利润总额270.8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高于电子制造业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行业利润率达到3.5%,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但低于电子制造业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2012年,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5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低于电子信息行业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从走势来看,行业投资增速从3月开始持续走低。从投资领域来看,企业的投资重点从生产领域向上下游转移,主要包括上游的芯片、设计、软件以及下游的运营和增值服务等。
智能手机成为主流 市场竞争加剧
2012年1~8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3824.5万部,占同期手机市场出货量的50%以上。智能手机首次超过功能机,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2012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2590.2万户,达到111215.5万户。其中,3G用户净增10438.0万户,年净增用户首次突破1亿户,达到23280.3万户,用户渗透率由上年末的13%提升至20%。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6部/百人,比2011年年末提高9部/百人,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随着用户对智能手机的认知普遍提升以及智能手机价格不断下降,使智能手机在中国迅速普及,智能手机用户规模化增长,市场销量不断攀升。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已经达到了3183.9万部,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
据电信研究院公布的2012年1~8月全国手机行业运行状况显示,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3824.5万部,占同期手机市场出货量的50%以上。智能手机首次超过功能机,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并逐渐成为手机市场的发展重点。并且,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进入门槛的逐渐降低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厂商开始逐步涉足智能手机领域。从阿里巴巴推出“云手机”全面布局云计算,到小米公司推出的“小米手机”在市场中的热销,再到奇虎360特供机推出的不断造势,互联网企业推出智能手机已成为智能手机领域的热点。
市场研究公司IDC数据显示,2012年,诺基亚智能手机出货量由2011年的7700万部下滑至3500万部;HTC出货量由4400万部下滑至3300万部,黑莓智能手机出货量由5100万部滑落至3300万部。可见,这些手机巨头正处在转型低谷期。与其形成对比的是,国产手机企业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IDC近日发布报告称,2012年第四季度,华为以4.9%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仅次于三星和苹果;中兴则以4.3%的份额位列第五,在第四季度全球5大智能手机厂商中,中国手机厂商占了两个席位,说明国产手机正在走向世界。
技术研发实力薄弱 竞争秩序亟待规范
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发展时间短,技术积累不足,总体水平仍落后于外资企业,核心技术几乎全部掌握在外资手机厂商中。
近年来,国产手机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已从“贴牌”生产进入了核心技术研发层面,在技术开发方面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正在缩短,但由于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发展时间短、技术积累不足,与众多的外资手机企业相比,总体技术水平仍远落后于外资企业,核心技术几乎全部掌握在外资手机厂商中。国产手机企业还没有完全掌握制造移动电话的基带芯片、射频芯片、软件等核心技术,企业更多的是扮演着组装厂的角色,这种模式短期内可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缺乏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国产手机只有通过增加手机的科技含量、培养自主的整机设计能力,以增强手机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市场份额。
2012年,我国出口手机突破了10亿部。虽然出口手机赚取的只是极其微薄的组装费用,但国内仍有大量企业参与其中。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手机产品的本土企业从不到480家增加到560多家,大部分企业还处于拼装、贴牌的阶段。国内手机行业竞争不断加剧,除行业内原有企业外,其他行业如PC、音响甚至煤炭等企业都纷纷投资进入。目前国内手机行业除了几个大品牌之外,小的品牌数量超过2000个,几乎每月都有手机厂商倒闭的消息,同时,又不断有新的投资进入手机产业。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手机产业的成熟度越来越高,竞争模式与前一阶段相比已发生很大改变,资金已不是竞争中的关键因素,创新、技术、服务以及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技术方面的不成熟与竞争秩序的混乱给国产手机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质量问题频出,也成为制约国产手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国内手机厂家为了满足市场对新款手机样式的需求,极力缩短手机从研发制造到上市的时间,导致部分产品质量不稳定,返修率较高,用户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不断增加,此外还有贴牌、变脸等因素。虽然目前手机投诉的相对量还较小,但绝对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其投诉量已列居各电子类产品之首。
全球市场缓慢增长 国内智能机前景广阔
随着市场对4G牌照发放的预期,2013年支持4G网络的手机将有一定比例的增长。预计2013年我国手机行业将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据Gartner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手机出货量达到17.5亿部,增速比2011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左右,是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滑。但智能手机仍取得了较快发展,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08亿部,同比增长38.3%,成为带动手机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从未来市场发展态势看,智能手机对全球手机市场仍将发挥积极的支撑作用,发达地区对高端机型有较强需求,新兴经济体对低成本机型需求旺盛。
总体来看,2013年全球手机市场需求支撑因素依然较强,但竞争也持续加剧,预计规模扩张速度将趋于平稳,Gartner预测2013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为19亿部,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接近10亿部,比重将达到52.6%。
在全球手机小幅下滑的背景下,2012年我国手机终端销量呈现小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受益于用户对千元智能机的强烈需求以及手机终端厂商和互联网厂商对中低端智能机销售的大力推动。随着智能手机厂商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日益激烈,低端智能手机的价格战将持续,国内厂商生产的享受运营商补贴的智能手机将进一步支持手机用户向智能手机的迁移,从而带动智能机出货量的增长。同时,随着市场对4G牌照发放的预期,2013年支持4G网络的手机将有一定比例的增长。
综合上述因素,预计2013年我国手机行业将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来源: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