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由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完成的“中国产业发明专利密集度统计”项目通过专家论证。数据显示,我国三次产业平均发明专利密集度为9.47件/万名就业人员。
据统计,2011年,高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到13.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统计表明,我国高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发展主要呈现5个特征。
一是经济效益突出,拉动作用日益增强。2011年,我国高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6%,比低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高出1.8个百分点;2011年,高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到13.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1%。
二是汇集创新要素,外贸竞争优势明显。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看,2011年,高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依次为1.01%和16.9%,而低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依次为0.45%和8.2%;从出口额看,2011年,高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出口交货值占总出口额的54.6%,对出口的贡献率超过一半。
三是产业集聚发展,助推经济结构升级。我国高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集中分布在工业的通信设备制造等55个中类行业以及第三产业的科技教育和推广服务业、软件业等行业,高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的集聚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四是劳动密集特点显著,产业逐步迈向转型。现阶段,我国高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发展越来越依靠创新驱动,但仍离不开劳动力密集这一比较优势,我国产业尚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初期,产业结构正逐步向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区域攀升。
五是中美专利布局方向一致,产业竞争态势初现。从高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的分布来看,中美制造业的专利布局方向大体一致,都力图运用专利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表明中美两国产业发展正在从互补性向竞争性演变。预计随着美国制造业的回流,中美在通信设备制造等技术密集型领域的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
从统计结果中也可看出我国高发明专利密集度产业存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高、产业创新效率偏低、产业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等不足之处。对此,有关专家建议,要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营造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着力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记者李群 通讯员李凤新 刘磊北京报道)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