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机构分析,在未来的3至5年之内,预计将会有超过半数的国产汽车品牌消失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纯粹自主品牌除了背水一战已经没有退路。进入2013年后,尽管部分自主品牌销量有所回暖,但在品牌竞争力上,仍与与国外品牌相距甚远。
合资品牌价格下沉,市场空间被极度挤压,国Ⅴ新标在京提前施行,为自主品牌带来了新一轮的考验。可以预见,自主汽车品牌销量未来仍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2012年零售市场,包括一汽、上汽、东风、广汽、北汽、奇瑞等国有大集团在内的核心自主品牌“集团军”市场份额仅为7.8%,不到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的1/3。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自主品牌将产生分化态势,缺乏研发实力和规模优势的自主品牌将会面临生存难题,直至退出市场。
强弱差距加大
对于很多主流自主品牌而言,今年1月份还是一个不错的开端。2013年1月,中国乘用车月度销量达172.55万辆。在自主品牌中,吉利汽车共销售63532辆,比上月增长约7%,比2012年同期增长约67%。同期,长城汽车销量数据为7.3万辆,同比增长86.7%。奇瑞汽车销量达60900辆,同比增长54.4%。
近年来,吉利汽车在自主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大量资源。随着自主研发的汽车安全技术、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高效绿色节能系列发动机、TSI6速手自一体自动变速器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成功推出,吉利汽车正在摆脱以前低端、低价、模仿的形象,从而迈入技术吉利、品质吉利的新阶段。
而奇瑞销量的提升,则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追求品质、品牌和效益”的战略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的体现。在营销体系建设方面,随着奇瑞在国内市场的产品、品牌和渠道等各项资源的整合调整逐步到位,奇瑞国内市场销量扭转了下滑的趋势。
显然,逐步被边缘化的自主品牌目前多数无力参与品牌竞争。这其中不乏很多大集团的自主品牌,以及华泰、众泰、青年莲花、东南等年销量10万以下的自主车企,将面临被市场边缘化甚至被兼并重组的风险。青年莲花去年在北京市场遭受冷遇,原有的3家经销商在庞大青年莲花宣布退网之后,其余两家虽然没宣布退网,但也不再销售莲花品牌汽车,现已处于半停业状态。
生存空间被挤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接受采访时坦陈,2013年,自主品牌车企市场份额下滑的趋势预计仍很难完全扭转。在过去的一年中,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被挤压严重,在京、沪、广等地经销商网络大幅萎缩,不争的事实便是最好的说明。
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而言,自主品牌都希望自己能活下去,自主品牌之间的恶性竞争因而越发严重,这也决定了所有自主品牌都要挑战跨国品牌。在2011年以前,自主与合资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7万或者更早之前的10万是二者的分界线。但现在这一局势已经改变。性价比高的合资自主更是将自主品牌挤压到一个更狭窄的生存空间内与之短兵相接。
随着更多合资公司开始打造企业品牌,中国车市将真正进入品牌竞争阶段,这是一个市场震荡的阶段,运营能力不足的品牌应当出局。据有关机构分析,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未来的3至5年之内,预计将会有超过半数的中国国产汽车品牌消失。这绝非耸人听闻。
中国有众多的汽车企业年销量不足10万辆,随着国内汽车销量增速的放缓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没有规模优势的汽车品牌必然倒下。未来,即使年销量几十万辆的自主汽车企业,也将有半数被同行兼并重组。
随着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拥堵加剧,导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纷纷出台汽车限购政策,国内汽车市场连续两年增速低于10%,与此同时,二三线城市市场快速发展,逐渐成为车企竞争的又一主战场。在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作用下,不难理解,车业的洗牌或从自主退出而展开。(本报记者张敏)
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