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常年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2008年加拿大首次超过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
我国油菜籽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油菜籽产区的长江流域、西南和西北地区,以使用国产油菜籽原料为主。也有部分企业以加工进口油菜籽为主,这些企业主要分布于江苏和浙江沿海油菜籽主产区。最近两年广东、福建和广西地区新上或改扩建一批油菜籽压榨项目,这些企业均以压榨进口油菜籽为主,同时兼顾大豆压榨。
最近几年我国油菜籽加工能力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集中度不断增强。主产区新建油菜籽加工企业日压榨能力普遍在500吨以上,部分企业日加工能力达到1000吨。与此同时,一批中小型油菜籽加工企业为提高抗风险能力、发挥规模效益,通过改扩建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国内油菜籽加工规模正向大型化和集团化发展。
目前我国具有四级菜籽油生产资质的企业共400多家,日压榨菜籽能力在13万吨左右,年加工菜籽能力超过4000万吨。从国内菜籽压榨能力来看,现在已处于过剩的状态。但考虑国内菜籽收购和加工季节性较强,大部分企业年加工菜籽时间在6个月左右,国内菜籽压榨能力过剩情况严重。最近几年国内新建菜籽加工企业的日压榨能力都在500吨以上,而且大都可以加工棉籽,部分企业同时也可加工大豆,这也是最近几年国内菜籽压榨能力继续增加的主要原因。
根据我国油菜籽季节性收购和压榨,以及全球菜籽贸易量较小,油菜籽进口量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国内主产区油菜籽加工企业规模不易超过1000吨/日。但非产区和产区计划以加工大豆为主,兼顾加工油菜籽的企业规模可扩大到1500~2000吨/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国内菜籽加工企业日压榨菜籽能力100吨以上的规模企业有250家左右,其中日压榨菜籽500吨(含5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在50家左右,约占规模以上菜籽加工企业的20%;日压榨菜籽200~500吨的中型企业在80家左右,约占规模以上菜籽加工企业的32%;日压榨菜籽100~200吨的小型企业120家左右,约占规模以上菜籽加工企业的48%。另外,在四川、贵州等地还存在部分日压榨菜籽10吨以下的榨油作坊。
今后几年国内菜籽加工行业将进入重组整合期,中小型菜籽加工企业除了考虑与大型企业重组外,还应注意向生产经营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连续5年通过托市收购将大量菜籽油转为临时储备,压榨企业应积极争取参与托市收购,尽管只能赚取加工费和保管费,但也能够实现稳定收益,减少经营风险。
2012年我国夏秋两季菜籽临储托市收购量预计将达到425万吨,折合菜籽油超过15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三成,导致国内菜油供给紧张,菜油托市收购价格5000元/吨,较上年增加400元/吨,菜籽油成本普遍在11200元/吨以上,对菜籽油现货价格形成强力支撑。10月份我国进口菜籽平均成本攀升至736.68美元/吨,折合完税成本高达5800元/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2013年3月船期加拿大油菜对我国港口CNF报价670美元/吨,折合完税成本约5340元/吨。尽管近期ICE菜籽期价有所下滑,但根据船期监测,3月份以前我国进口菜籽成本仍将维持高位。
目前长江流域四级菜籽油市场报价集中于10300~10750元/吨,总体保持稳定,湖北地区因菜籽收购成本偏高,菜籽油市场报价10600~10750元/吨,江苏地区受进口菜油冲击,报价10300~10400元/吨,明显低于长江中上游地区。预计2013年新季油菜籽上市之前,菜籽油价格还将受到临储收购政策的支撑,且随着节前备货需求增加提振油厂信心及进口菜籽成本高企等因素的影响,国内菜籽油价格或将进一步走坚。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