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市场行情 > >> “洋果”来袭,国产水果如何守住先机

“洋果”来袭,国产水果如何守住先机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11-21 00:00:00

  11月9日-11日,2012中国国际果蔬、加工技术及物流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这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性果蔬展会。共有来自马来西亚、泰国、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多个省(市)组团参加,展商达140多家,为丰富国内进口果蔬市场和中国果蔬产品走出国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林果产业发展的几大趋势。


  国外新奇特果品强势来袭


  外皮呈红褐色的斯里兰卡红蕉、来自泰国手掌大小的“重量级”莲雾、全身布满“鳞片”的东南亚蛇皮果……展会上,一批国内市场上少见的新奇特果品受到广泛关注,吸引众多参观者上前咨询、品尝。


  进口水果的价格往往比国产水果要高出一倍以上,但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水果出口的重要目的国。远在南美洲的智利,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水果进口国。


  除了品种新奇特,洋水果为何在国内市场如此得宠?在展会现场,《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参观者。他们普遍认为,进口水果外观更漂亮、口感更好、感觉吃起来更安全。进口水果供应期较长或许也是得宠的原因之一。澳大利亚一家水果企业发放的宣传页显示,柑橘类产品可以做到全年供应,而国内同类产品目前还无法做到。此外,进口水果加工产品的种类更加多样,水果干、水果酒、速冻水果等花样繁多。


  看来,面对进口水果强势来袭,国产水果再不能仅仅依靠价格取胜。


  林果产业强经富民作用凸显


  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赵显人介绍,我国2011年果品总产量达2.27亿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果品生产国。2011年,我国干鲜水果进口额29.3亿美元,出口额2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18%,果品贸易呈持续较快发展态势。


  林果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也正日益凸显。这次展会上,不少地方领导也上阵推介当地果品。


  甘肃省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臧秋华介绍起“平凉金果”头头是道:“我们的红富士系列个头大、色泽艳、硬度高、糖分足、无污染,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之一。经过国际第三方谱尼测试公司11项安全指标检测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其中8项农残物未检出。”


  多年来,平凉市立足区位优势,把苹果作为主导产业,扩基地、抓管理、建龙头、打品牌。目前,全市已建成苹果生产基地190万亩、核桃基地20万亩,果品年产量95万吨,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900元。果品种植还带动了贮藏、加工、运输、包装和营销等相关企业的发展,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臧秋华说:“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苹果种植面积超过250万亩,产量超过120万吨,优果率提高到70%,产值达到38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1400元。”


  绿色、有机已成为行业方向


  在展会现场,不少展台都醒目地打出“绿色”、“有机”、“无公害”、“富硒”的招牌。


  郑伟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一家生态有机农业公司的营销总监。他拿起一个有机沙田柚介绍说,“妃子红”牌容县沙田柚自2003年以来连年通过国家OFDC有机认证。每个沙田柚上都贴有一个可网上验证的标识,通过标识上的识别码可以追溯这个柚子是谁种植的,甚至是哪棵树上结的。从事有机果品生产10年来,郑伟林说,头几年的生产成本会高一些,但随着产量逐年提高,再加上价格比较高,综合算下来,有机果品还是比普通果品的效益好。


  “来尝尝我种的苹果,你可以放心地带皮吃。”甘肃庆阳果农张智荣热情地招呼着参观者,“我的苹果是喝着牛奶和蜂蜜长大的。”据张智荣介绍,他的苹果叫“陇清SOD奶蜜”苹果,以农家肥、沼液等有机肥为主,添加生物菌肥,病虫防治以生物和物理手段为主,经国家检测中心化验,所有指标均达国家绿色食品标准。虽然每个苹果价格高达30元,但从来不愁卖。


  在国内首创水果专卖连锁业态的广东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惠勇也在展会上现身。在接受《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时,他说:“宁吃好果一个,不吃烂果一筐。现在国内的消费者更加关注水果的品质与安全,绿色、有机、无公害已经成为追求的方向,对价格反而不那么敏感。进口水果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标准化生产程度比较高,品质均匀、稳定,相较之下,国产水果生产分散、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比较明显。”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或许为果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等问题提供了一条解决出路。在参展单位名单上,记者发现很多是以专业合作社的名义参展。据山西临猗新平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他们统一农资配送、组织技术指导、推广新技术应用,通过了全省无公害枣果产地认定,目前正创建国家级无公害冬枣示范基地。“有了合作社,规模上去了,品牌打响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钱袋子当然鼓起来喽!”他笑着说。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相关热词搜索: 来袭国产水果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