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苏州9月7日电(黄梅)“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全球日趋严重的话题,这在中低收入国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6日,世界卫生组织驻华新闻官于海伦女士在中国道路安全项目苏州媒体交流会上介绍说,90%的道路交通死亡和伤害发生在中低等收入国家,而这些国家只有世界上已登记车辆的48%。
中低收入国家是主要受害者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专家Brent Powis同时表示,全球每年有120万人因道路安全而死亡,这一可怕的数字背后,受害者不只是驾驶员,而最大的受害者是路上的行人以及车上的乘客。他希望世界各国携起手来,杜绝“酒后驾驶”、“超速驾驶”,减少道路安全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伤害。
就近而论,8月26日,陕西延安客车追尾甲醇罐车导致36人死亡;四川广安面包车追尾大货车导致11人死亡。同一天,两起道路安全事故共导致47人死亡。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故画面,一个个令人震惊的死亡数据,留给大家的是伤痛,更是教训。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酿成这两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便是缺乏道路安全意识,即驾驶员的疲劳驾驶和超速驾驶。
回顾过往,中国近10年来,交通运输建设飞速发展,车辆数量正在急剧增加,这让中国的道路安全问题呈现严重化的趋势。尽管国务院和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中国的道路安全事故发生数量在全世界内,仍然占据较大的比例。据报道,自1991年以来,中国交通伤害死亡率一直呈显著上升趋势,已成为第一位伤害死因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试点城市之一苏州获肯定
2010年,中国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就已合作启动了中国道路安全项目,旨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模式,进而降低由酒后驾驶和超速驾驶导致的死亡和残疾。据悉,这是中国实施的第一个由国际组织资助的道路交通伤害综合干预项目,并确定项目试点实施地为辽宁省大连市和江苏省苏州市。
江苏苏州,作为全国两个试点城市之一,自2010年10月29日项目启动以来,便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沟通机制,并强化专项整治、完善日常执法,针对“酒后驾驶”和“超速驾驶”问题作了大量工作,项目实施两年来,苏州酒驾和超速两个危险因素得到较好控制,呈下降趋势。
9月6日,中国道路安全项目苏州媒体交流会上,中国道路安全项目国家项目办主管邓晓高度肯定了苏州两年来在治理“酒后驾驶”和“超速驾驶”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7月,苏州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30万辆,处于全国地级市之首,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居第六。其中私家车的拥有量高达133.82万辆,平均每百辆车中有私家车46辆,驾驶人数量达250万人。
“车辆数量的急剧增加,让苏州的交通状况变得复杂多变,治理难度也不断加大。尤其在‘酒驾’和‘超速驾驶’两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苏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沈洁表示,苏州会‘迎难而上’,中国道路安全项目今后五年还将在苏州市继续开展。对于备受关注的“酒驾”问题,沈洁透露,下半年苏州将出台具体的“酒后代驾”实施方案,来有效杜绝“酒后驾车”现象,让酒后驾驶“零容忍”原则深入人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