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造血式”援助全面提升震区医疗卫生水平

“造血式”援助全面提升震区医疗卫生水平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5-13 09:45:38
  中新社成都5月12日电 题:“造血式”援助全面提升震区医疗卫生水平

  作者徐杨祎 殷樱

  “医院是地震后新修的,环境比以前好很多,还有北京来的专家给我看病呢。”年近八旬的什邡老人黄宜堂因心脏病住进了医院,新医院和北京专家让老人放心。

  黄宜堂就医的什邡市人民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中严重损毁,由北京市出资4.48亿元人民币重建而成,于2010年9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医院不仅盖起了崭新的门诊和住院大楼,设有床位600张,还引进了多种先进的医疗设备。

  什邡市人民医院院长陈荣久用“奥拓”换“奥迪”来形容震后该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现在有3454台医疗设备,如果说成都的华西医院是‘奥迪’的话,我们现在也从‘奥拓’换成了‘奥迪’。”

  汶川特大地震使震区卫生服务体系遭受严重破坏,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大量损毁。在18个省(市)对口支援和四川省内重点帮扶下,2298个乡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予以恢复重建,包括246家医院、72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71个妇幼保健机构、1744个乡镇卫生院、25间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等。此外,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出现在灾区众多医疗机构中。震区公共卫生硬件水平可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鸟枪换炮”的硬件水平与灾区原有医疗业务水平拉开了较大的差距。记者两年前曾经到访位于极重灾区的青川县人民医院,面对从未见过的高端设备,医生们既兴奋又担忧。如何有效使用先进医疗设施、如何为灾区民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难题。医院的援建方浙江省在援建时就已考虑到此问题,医院建成后,青川医生分多批前往浙江学习、培训,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造血式”援助,已成为震区医疗卫生重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与青川类似,几年间,什邡市人民医院已先后派出100余人次前往北京各大医院进修学习;从2008年至2012年四年间,北京市共派出专家12批次76人次到什邡市人民医院支援。

  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教授方东平不久前被派到什邡,主要参与什邡医院的日常医疗诊治工作:介入治疗、出门诊的过程,并开办专题讲座进行集中辅导,“我这边还有一些培训计划,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提高这里的医疗水平,开展新业务。”

  四川省卫生厅提供的数据显示,灾后重建期间,18个对口援建省(市)派出医疗专家90余批次、9000余人赴灾区,帮助灾区基层开展了PPCD等技术、纤支镜应用技术、高难度骨科手术等40余项新诊疗技术。

  除援建省市的大力支持,四川省内也积极开展重点帮扶。

  由重庆市对口援建的崇州市人民医院与崇州市妇幼保健院,在投入使用一年后,于2011年7月被四川省人民医院以帮扶式模式进行托管。四川省人民医院派出管理人员和专家,并对崇州两院进行医疗技术支持。

  崇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姚齐龙说,“省医是免费托管的,不从我们这里提一分钱。”自托管后,两院的医疗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仅门诊日就诊量就由此前的700人次提高至2000人次,转诊率下降50%左右。

  “我们现在不仅面向崇州市民,还有周边的几个区县,大家都说在这里也能看到(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专家,享受到一样的医疗水平。”姚齐龙表示,四川省人民医院已派出三名专家到院坐诊。

  姚齐龙介绍说,介于帮扶式托管的良好效果,崇州市人民医院与崇州市妇幼保健院将借鉴该模式,对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进行托管,“省上帮助我们,我们帮助乡镇卫生院,这样整个崇州的医疗水平就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完)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