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100多公里的潭江干堤,途经江门的恩平、开平、台山和新会等市区。随着汛期来临,一些问题日渐暴露,特别是与开平水口相望的台山大江段、烽火角水闸,有20多公里堤防未达标,而加固工程还有1.1亿元的资金缺口。干堤沿岸经常出现堤围滑坡、塌方和漫顶等问题,给沿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潭江干堤等多处出现安全隐患,除了堤防未达标、基础设施老化和受台风洪水的侵蚀破坏外,最主要的还是有禁不止的非法采沙。就在前不久,潭江河段的水口桥附近,一段长几十米的河堤突然崩堨,政府启动应急机制,花了一笔资金才恢复被采沙掏空了的堤坝。目前不仅仅是潭江,在其他河段都存在违法采沙问题。有的河段被采后深达十几米,河滩和滩涂地大面积流失。甚至桥墩一米范围内的沙也不放过,造成桥墩下陷或被悬挂。而暗流下的河堤更是千疮百孔,一个看起来还好好的路段,不知什么时候就突然崩塌消失在江水中。 违法成本低、利润巨大是非法采沙者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功率几千马力的“吸沙王”一次作业可在水底吸出60米宽的大坑,功率更大的甚至可以将水下100米直径范围内的沙石吸个精光。按照目前1立方米沙50元计,偷采一次可以获利5万元,河沙甚至被当地人称为“水中海洛因”。当前打击不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采沙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完善,多头发证、多头收费、多头治理,既有当地海事和水利部门,也有地级市和省级海事及水利部门管理,有的河段当地根本就无法监管。干流与支流在管理体制、规定和模式上缺乏有效衔接和协调,边界水域仍然是监管和打击的难点。 为此,要建立由水务、公安、海事、交通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机制,集中办公、联合执法,形成对非法采沙的高压严打态势。同时,对整个采沙业实现全程监管:“管源头”即强化采沙船集中停靠管理,落实严格的责任追究制;“管生产”即规范采区生产、打击非法采沙;“管流通”即调设置检查点,强化沙石采运单检查,严把非法河沙外运渠道;“管市场”即开展沙场清理整治,严控非法河沙销售。此外,还要成立专案组严查非法买卖河沙和背后的保护伞,斩断黑色利益链。 三叶草(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