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需要达成的几个基本共识 腐败治理的成效首先取决于共产党能否彻底摒弃“打天下坐天下”的特权观念、真正按照现代政党的要求实现脱胎换骨改造的勇气和决心
从根本上说,腐败与反腐败反映了一个政权中正反两种力量较量此消彼长的关系 反腐败是当今中国政治的核心议题。但是,反腐败也需要在执政党内甚至整个社会达成基本共识。客观地说,在以往时期,对于腐败问题的性质、原因、结果以及治理途径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和差异,尚未形成共识。有几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反腐败工作。比方说,在对腐败定性的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发展是硬道理”,改善民生又是第一要务,而腐败在某些情况下又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因此,把反腐败的弦绷得太紧会影响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在腐败成因的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腐败是改革开放后腐朽思想侵袭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念泛滥的结果,因此,腐败治理的重点在于“党性教育”和“文化建设”;在腐败治理的问题上,有人认为,腐败是无法“根治”的,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反腐败还需要依靠“发展”,而且,任何国家都会有腐败,中国的腐败是发展当中的必然现象,它与现行的制度无关,只要保持反腐压力,保证“苍蝇”、“老虎”一起打,“有一个查一个”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也许正是受上述这些观念的影响,反腐败通常被看成是权宜之计,或者被当作是一种“运动”,在民众反应强烈的时候就紧上一阵,当舆论焦点转移的时候就松上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