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 尹力)为了首都的蓝天碧水,继去年完成平原造林工程25万亩之后,北京继续加码,于30日正式启动今年的35万亩平原造林工程。两年时间,总投资超200亿元人民币的60万亩城市森林将走进京城。
当日北京迎来春日暖阳,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中新社记者看到,植树场地上没有举行特殊仪式,也没有领导致辞等环节。多位北京市高层一下车就拿上铁锹,直奔植树点而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王安顺等与800余名首都各界代表挥锹培土,栽下了35万亩造林工程的第一片树林。 植树现场,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和通州区委书记王云峰等人一组,一连种下3棵油松。在看到树根上包着的白布兜时,郭金龙询问道,“这袋子可以降解么”?得到肯定答复后,他才放心地开始培土。浇水间隙,郭金龙还对一同植树的人员说:“我最希望这些树种了以后能改善空气质量”。 郭金龙在谈话中表示,要把植树造林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环境整治、农民就业增收紧密结合。他还提到,除景观林木外,北京还可以在适宜地区栽种经济林木,绿化环境的同时也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强健介绍,今年35万亩平原造林共约需要苗木1600多万株,栽种地块大多“集中连片”,其中千亩以上地块68处,万亩以上地块10处。依照“把树种在最显眼、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效果最显著的地方”这一要求,35万亩森林中有近两成种在六环路以内地区,面积达到6.6万余亩。 强健表示,造林选定树种主要是油松、银杏、国槐、白蜡等高大乔木。它们均为土生土长的京城乡土树种,节水耐旱耐寒,调节功能、生态功能、改善气候能力较佳,用百姓的话说“好活管用”——个个都是吸尘高手。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项工程实施后,北京市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提高3.7%,森林覆盖率提高近1.5个百分点。除新植树木之外,今年北京将针对去年所植树木,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养护机制,调动农民参加管护树林的积极性,实现绿岗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郭金龙此前曾公开表示,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首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都面临严峻挑战。另外受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民众对北京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期待更大的改善。 郭金龙还提到,改善环境既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北京将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推动首都生态文明建设,让北京“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