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军工专家呼吁加快国防科技成果转化促军民融合

军工专家呼吁加快国防科技成果转化促军民融合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3-21 08:40:20
  中新社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院长魏毅寅研究员20日表示,国防科研院所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将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使已有的科技成果既为国防建设服务,又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实现军民融合发展。

  这位新任全国政协委员“两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淀,中国国防科研院所已积累数量庞大的科技成果和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国防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达到35%,2011年的国防专利申请量甚至超过2005年之前20年的总和。

  “大量国防优质成果不能有效转化应用于经济社会建设,既不利国利民,也不利于国防科研院所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魏毅寅提出三项具体建议:一是研究建立国防专利在民用领域的转化应用机制、国防专利权益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在确保国家安全和国防利益不受损害与影响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并引导国防专利向民用领域转移。

  二是建立完善国防专利保密解密制度,对无需保密的及时解密,对解密后能够民用的国防专利技术,积极促进转化应用。

  三是借鉴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研究建立对国防专利职务发明人的长效激励机制,包括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以有效调动和激发广大国防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激情。

  目前,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积极探索研究专利利益分配机制,对专利成果产业化应用加大奖励力度,并获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补助近5000万元人民币。同时,积极推动军用技术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现已形成多个重点发展的民用产业领域,其依托50余年飞航武器发展基础并整合航天资源,正全力打造的“海鹰”无人机产业平台,即是军民融合发展范例之一。

  魏毅寅还提出利用无人机帮助解决雾霾天气的设想:无人机可先进行气象探测,确定作业区域气象是否满足人工消雾条件,满足则将适当的催化物质安装在无人机载荷舱内,无人机飞至指定雾区,根据地面指令或自主方式将搭载的催化物质播撒到雾霾中,使雾通过结晶形成水滴降落地面,从而达到消雾的目的。(完)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