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工程院院士:“避风港”效应不利京津冀雾霾扩散

工程院院士:“避风港”效应不利京津冀雾霾扩散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3-21 08:40:03
  20日,河北省气象局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以及河北省气象、环保等方面专家汇聚石家庄,共同把脉京津冀雾霾成因及应对措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认为,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由西向东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而京津冀地区处于华北平原,这里是三级地形的边缘,从气候的角度说容易形成“避风港”效应,风速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他说,面对严重的雾霾天气,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特别是气象和环保部门应加强科研合作、技术交流和资料共享,建立常态化的资料共享平台。同时,污染源排放控制以及雾霾天气监测站点布局,要考虑气候和地形等因素。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赵春生根据多年的观测资料,从物理学角度讲解了雾和霾的区别。他表示,目前制约雾霾低能见度预报的瓶颈是缺乏雾霾分辨识别的客观标准,可以尝试从气溶胶光学和云物理基础科学的途径来解决。

  与会专家认为,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有很大关系,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污染物持续积累可导致重污染,应加强雾霾天气成因及应对措施研究。

  河北省气象局局长宋善允表示,河北治理空气污染的方式,一是政府、社会和个人都要转变生活生产方式;二是在减排的基础上,根据气象条件强化排放调控;三是引导社会舆论,人人都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同时,在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中,气象部门将加强大气成分的分析、监测和研究,联合相关部门,实现资料共享、优势互补;加强气候承载力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开展城市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和评估。

  专家还针对“如何科学规划河北省雾霾天气监测网”、“针对雾霾天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如何提高空气质量的预报预警能力”、“人工干预雾霾天气的科研与合作”、“气候承载力评估技术”、“灰霾源的解析技术”等议题进行了研讨。(记者曹国厂)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