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记者 马学玲)“我们现在的关系是去意识形态化的,也就是说,我们进行了一些很务实的合作,实现我们共同的利益。”俄罗斯驻华大使谢尔盖·拉佐夫19日如是评价当下中俄关系。 中国官方18日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履新后首次外访消息,旋即引发海内外关注。习近平此访首站选址俄罗斯,也使得中俄关系走向再次备受瞩目。 “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不到一个星期就访问俄罗斯,延续了两国元首把对方国家作为就任后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一个国家的传统,这充分表明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中俄关系,充分体现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认为,中俄政治关系基础牢固,两国关系已进入互为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 4300多公里共同边界,经济利益密切交织,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形成友好交往传统……谈及中俄关系的特殊性,拉佐夫在此间也进行了一番详述。“大家再也找不到世界上其他两个国家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所以,哪怕只考虑到中俄两国的合作规模和各自的利益规模,我们两国关系就已经很特殊了。”他说。
从1996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2001年签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再到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正逐步走向成熟。拉佐夫认为,当下平等信任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俄最佳合作模式。 “我个人认为,俄罗斯领导人也好,中国前任和现任领导人也好,至少看其表态,没有人想大大调整和改变这种模式。” 拉佐夫解释说,因为这个合作模式已经证明了其活力和有效性。 为什么形成了这样一个合作模式?他说,因为这种模式很清楚地基于一些双方都接受的原则,那就是相互充分尊重和信任。 “我们不相互强加社会制度的模式,各国都有自己很特殊的国情。” 拉佐夫指出,反对任何一个国家自以为是的传道主义。“中国和俄罗斯可以追求各自的理想,但利益是共同的,我坚决反对中俄关系的再意识形态化。” 拉佐夫解释说,中俄现在的关系是去意识形态化的,两国进行了一些很务实的合作,实现共同的利益。 有观点认为,最近几年来,中俄不断走近,主要是因为两国愿意针对第三国或者一些第三方。对此,拉佐夫予以反驳。他说,中俄共同认为,在国际事务中不能抛开国际法,不应该干涉第三国内政,破坏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并不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是很具体的事务。”拉佐夫指出,此外,中俄对世界形势有一些共同的看法,比如应该继续保持和提升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所以我们的共同利益,不是人为的概念和说法,而是当今世界的客观事实。”他如是理解中俄两国的共同利益。 “作为多年来从事俄中关系事务的人,我在中国工作了12年,像我这样老一代的人,都记得我们(中俄)关系过去的一些事,所以我们应该加倍珍惜现在关系所达到的水平。”他说,对于愿意学习和很能学习的人来说,历史是很好的老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