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国际公认的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提供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PPP模式,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化解现阶段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效率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对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月1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与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在沪联合举办"2017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财政部副部长、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上海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周波,交通银行(601328,股吧)行长彭纯参加。
PPP 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史耀斌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导向、效率导向,会同相关部门在公共服务领域统筹推进PPP改革。经过4年努力,我国PPP改革取得了预期成果,建立了"五位一体"制度体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PPP大市场,落地了一大批支持转型发展和民生保障项目。PPP改革促进了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业态的创新,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统筹政府和市场两个资源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探索。
"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进入开发阶段的项目达6778个,总投资约10.1万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2388个,投资额约4.1万亿元。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PPP市场。"史耀斌同时强调,"在PPP改革实践中,一些地方对新发展理念贯彻还不到位,特别是把PPP模式简单化作为政府的一种投融资手段,产生了风险分配不合理、明股实债、政府变相兜底、重建设轻运营、绩效考核不完善、社会资本融资杠杆倍数过高等泛化异化问题,积累了一些隐性风险。对此,我们应高度警惕并要切实加以解决。我们要敢于直面问题和矛盾,按照十九大整体部署精神和要求,提高规矩意识,维护市场秩序,强化管理,严控风险,保证PPP改革事业可持续发展。"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PPP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毅表示:"我们宁愿把步子放稳一点,把质量提高一点,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PPP之树在中国能够常青。"王毅指出,从财政部角度看,顶层设计将实现四个转变,即从单纯关注项目落地数量,向关注项目规范性转变;从重视增量项目,向更加重视存量项目转变;从关注短期效益,向关注中长期效益转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好地推动我国企业以PPP模式"走出去",支持"一带一路"发展。
持续推动PPP改革发展
周波表示,长期以来,上海市高度重视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提供。从上世纪90年代南浦大桥、延安东路隧道、大场水厂等项目,到2016年9月颁布《上海市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上海坚持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不仅有效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问题,更带来了城市管理等各方面先进经验。
周波表示,上海将立足城乡一体和均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均衡布局,聚焦重点区域发展和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化主体进入,加大PPP等改革创新探索。同时,上海还将充分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的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体系完备、社会资本规模庞大等优势,通过各类要素交易平台的建立和金融资产交易市场的完善,汇聚国内外各类机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层次基础设施项目、资本和股权交易中心,积极为全国PPP项目融资提供服务和支撑。
彭纯表示,通过不断积累的PPP实践,交通银行等一批商业银行逐渐从传统的贷款提供商向资金组织商转型。在金融机构的积极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逐渐构建起高效、规范、透明的统一市场。
据悉,本届论坛围绕PPP--"一带一路"新动能、PPP法治建设、绿色低碳PPP、PPP资产证券化、PPP助力幸福产业、PPP创新与智慧城市、PPP助推特色小镇、PPP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PPP催生新业态等议题讨论交流,为PPP改革规范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各方对接,内蒙、河南、云南等3个省(自治区)财政厅在论坛期间分别举办了PPP项目专场推介会,向社会推介247个PPP项目,总投资4137亿元,吸引优质资源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同时为更好展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等PPP工作成效,促进交流洽谈,论坛还设置了76个展位。
为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本届论坛开幕前,财政部PPP中心和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601099,股吧)经济社会委员会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加强在制度建设、机构能力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发挥PPP模式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世界银行签署PPP水平认证项目合作备忘录,将世行等6家国际多边开发银行联合PPP水平认证项目引入中国,帮助提升我国PPP从业人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