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锁定调查对象,为推进国企审计全覆盖及经常性审计打下基础。针对国企监管职能分割在市、区县两级财政、国资和其他部门的现状,为将全市国企纳入审计监督视野,进一步深化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审计监督,该局通过对财政、国资、编制、工商及企业主管部门多方数据实施数字化审计,锁定调查对象、全面摸清底数,为推进国企审计全覆盖及经常性审计打下了基础。
二是推行“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揭示国企现状及改革重难点问题。为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确保审计调查取得实效,该局将10项调查内容划分为“全面调查”和“典型调查”事项,分两个阶段错时推进。“全面调查”针对所有国有企业,即采取自查填报、抽查审核、重点延伸的方式开展,重在摸清底数,反映国资布局、国企经营及境外投资现状,向市委、市政府报一本“明白账”;“典型调查”针对僵尸空壳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特定对象,重在揭示国企改革、投资运营等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为市委、市政府深化国企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深入分析研判,助推国资国企深化改革。通过审计调查,揭示了全市国资国企运营及资产管理方面的风险隐患和体制机制缺陷,并结合审计调查所掌握的部分主管部门、区县在推进国企改革、减幅缩链、处置僵尸空壳企业等方面好的经验做法,从完善制度、清理整合、加强监管、推进改革的角度提出了审计建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结果,已召集市财政、国资等部门召开会议,结合落实审计整改,专题研究建立国企全覆盖监管机制以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路措施,审计推动深化改革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汪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