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开发区在优化调整中前行

开发区在优化调整中前行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7-02-16 10:13:55
  政策梳理

  自1984年设立首批开发区以来,我国开发区从沿海到内地,类型不断拓展,数量逐步增多,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30多年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经济形势以及凸显出的问题,我国开发区也在及时调整、优化中不断前行。

  1984年,国家批准兴建了大连、秦皇岛等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这也标志着中国开发区的正式诞生。1985年7月,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政府联合创办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深圳科技工业园区,拉开了创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序幕。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开发区刺激了各地政府和投资商的热情,伴随着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浪潮的驱动,各类开发区开始相继涌现,形式和内容也日趋丰富。

  但是,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出现了“开发区热”的现象。开发区越办越多,范围越划越大,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和资金,明显地超出了实际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少数地方无视国家税法和土地法,超越权限擅自制定发布税费减免办法,对外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各类开发区的通知》,对开发区进行了清理整顿,对不具备开发条件,又没有发展前景的开发区坚决予以取消。共撤销各类开发区1300多个,大量耕地还耕于农。

  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作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开发区在大力引进和利用外资,不断进行各种超前的改革和试验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此过程中,各个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分化明显,高效益与浪费土地并存的现象逐渐凸显。

  为此,200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并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擅自批准设立名目繁多的各类开发区(包括园区、度假区,下同),随意圈占大量耕地和违法出让、转让土地,越权出台优惠政策,导致开发区过多过滥,明显超出了实际需要,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对此,必须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同年底,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以及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的具体标准和政策界限的通知》,对各类开发区进行整改,坚决纠正违规擅自设立开发区、盲目扩大开发区规模的现象,切实解决开发区过多过滥、违规用地等突出问题,促进开发区规范、协调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发展成为我国土地集约程度较高、现代制造业集中、产业集聚效应突出的外向型工业区,充分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并提出要以外资带动内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若干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开发区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并强调要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承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进入2016年,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通过完善考核、分类指导、综合施策,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继续发挥生力军作用。为此,同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充分调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性,使开发区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落脚地。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作为我国第一个关于各类开发区的总体指导文件,《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开发区发展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强对各类开发区的统筹规划,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意见》的发布对于建立促进和规范开发区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曹方超据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热词搜索: 开发区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