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上半年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37% 英菲尼迪...

上半年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37% 英菲尼迪期待触底反弹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北京青年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6-08-24 09:11:47
 “现在的销量已经差得不能再差了”,英菲尼迪内部人士见到北京青年报记者,第一句话就大倒苦水,“即使没有国产,还在做进口,销量也不会比现在差,一年三四万台总能完成。不过,既然已是谷底,那么再走下去,情况总不会比现在更坏,而且销量反弹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其实,反弹已经悄然开始。6月份,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不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市场)销量达3706台,同比增长12.3%,创造历史同期最高销量纪录。

  召回与人事动荡导致今年销量下滑

  其实在今年4月份之前,英菲尼迪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比如2015年全年,英菲尼迪在华累计销售了40188辆新车,连续三年创下新高,占据全球销量近20%比重,规模仅次于美国。较之2014年的30046辆,同比提升33.8%。和中国豪华车市场5.3%的平均增长速率相比,增幅几乎达到6倍。

  今年4月份,东风英菲尼迪得知部分车型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了当月车辆生产和汽车交付,并提交了召回申请。此举导致了英菲尼迪4月份销量断崖式下跌。更致命的打击则来自企业内部频繁的人事动荡。一位经销商掰着手指头告诉北青报记者,“我们建店才三年多,就经历了吕征宇、戴雷、陆逸三任总经理,销售部长则多达四任了。这么变来变去的,经销商都有点不适应,更别说及时调整市场战略应对竞争对手的压力了。”

  核心管理层频繁的人事变动,对一个品牌的发展十分不利。这期间再加上由进口到合资国产的复杂进程,“动荡”二字就成了英菲尼迪最形象、最真实的写照。

  当然,人事变动带来的也并非全是负影响。前任总经理戴雷高举高打,不惜重金进行市场营销,提高了品牌知名度。现任总经理陆逸则开始务实地降库存,调整商务政策。“戴雷是让人们认识了英菲尼迪,陆逸则想让更多的英菲尼迪跑在路上。”内部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在不同的时期,他们完成了或者正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做法都没错。”

  德系三强发力,英菲尼迪性价比不再

  与处于第一阵营中的德系三强(ABB)相比,英菲尼迪的优势一直是性价比。但那是在奔驰、宝马、奥迪尚未向下挤压之时。今年,面对更严峻的市场形势,德系三强一齐发力,挤压二线豪华车市场甚至中高级车市场的空间。宝马在大幅让利。奥迪除了加大促销力度外,主力车型全新换代,产品竞争力提升。奔驰的GLA、GLC、GLE以及GLE Coupe市场热度不减,全新E级则更受期待。面对齐齐发力的德系三强,英菲尼迪的性价比优势已不再突出,甚至同级别车型的价格还高于ABB,比如Q70L和奥迪A6L相比,同为2.5升排量车型,虽说A6L的官方指导价比Q70L高,但加上经销商优惠,实际上比Q70L还便宜。Q70L唯一强过A6L的地方是进口。

  性价比优势一旦失去,经销商库存高企就成了常态。有的经销商甚至已不再从厂家提车。一位经销商告诉北青报记者,为了卖车,40多万元的奥迪A6L可以降到30万元甚至28.5万元,而同样价格的Q70L即使降到30.5万元,经销商已经赔得底掉,消费者还是不买账,还是认为价格太高。亏本也卖不出去车,库存无法消化,不仅是经销商最大的困难,也是英非尼迪面临的最大困境。

  因此,陆逸上任后,首要举措就是降低库存压力。今年第三季度,各家经销商都在逐步调整库存,目前北京地区4S店的批售任务已降到很低,主要以消化店内的库存为主。以建店不足一年的运通兴华为例,以前单月批售任务是60到70台,现在调整到了40台。北京地区其他单店此前的月批售任务为150到170辆之间,目前也降到了100台左右。

  除了调整库存政策,价格战也在所难免。据经销商表示,“由于目前整个豪华车市场的优惠幅度都比较大,大家基本都在赔钱卖车。以英菲尼迪Q50L悦享版为例,厂商指导价为30.98万,市场价25万,优惠了近6万。此外,还有一系列如置换补贴、分期购车低首付款,12期0利率等金融优惠政策。”

  产品更新缓慢,期待QX30拉动销量

  戴雷高超的市场营销手段和陆逸务实的商务作风虽对英菲尼迪有所裨益,但产品层面的问题不解决,英菲尼迪就很难突破5万辆瓶颈,走入8万辆甚至10万辆时代。

  相比于其他豪华车品牌,英菲尼迪的主力产品均显老旧,新车型推出速度太慢。比如QX70已近10年未曾换代,QX50也快8年没有更新了。所谓的新款有时就是换个颜色。国产车型也只有Q50L和QX50。研发上投入不足导致英菲尼迪新产品推出时间不断推迟,三胜咨询资深产业研究员朱智雄明确指出,2017年至2019年英菲尼迪将出现产品空档期,真正全新换代的产品预计要到2020年以后才可能推出。“由于产品竞争力不足,导致其前期营销效果不能对品牌的运营产生持续性影响,密集的综艺营销只能短时间使得产品销量出现明显增长,但并非是企业销量长久飘红的竞争力。由于产品本身竞争力的缺乏,英菲尼迪的品牌价值运作已触及‘天花板’,突破难度大。”朱智雄表示。

  其实,英菲尼迪的产品线并不丰富,如今,新车投放力度不足,又缺乏在紧凑级SUV这一增长强劲且走量的细分市场中投放有竞争力的产品。因此,经销商对今年11月将推出的全新QX30寄予厚望。“我们早就希望QX30能尽快进入中国,”一位经销商告诉北青报记者,“虽然时间一推再推,但只要能投放市场,英菲尼迪的销量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差。”

  但QX30采用的是奔驰技术,对标奔驰GLA。而GLA的成功有目共睹,国产两年,消费者已完全接受了奔驰国产车的质量和产品实力,这给QX30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果QX30各方面都逊于奔驰GLA,那根本无法赢得消费者,”经销商告诉北青报记者,“而如果QX30品质优于GLA或与GLA不相上下,但定价比GLA高,结果也是一样。因此,这款车能否卖好,最关键就是定价。”

  80、90后成新增长点,经销商表示有信心

  作为“指尖上的一代”,80后、90后接收到的信息源更加丰富。他们在购车时不会盲目追求品牌知名度,反而更加注重用户口碑。一位来店提车的90后车主告诉北青报记者,“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网上看车,也去周边4S店看过了宝马3系、奥迪A4等,之所以选择英菲尼迪,一方面这个品牌在网上评价好,另一方面,这款车具有很好的提速性,试乘体验不错,油耗也低。年轻人嘛,更看重车的动力,实打实,哪个用起来体验好,就选择哪个。”

  据经销商介绍,购买英菲尼迪的客户基本以置换为主,置换比例高达50%。这些车主家里会有一台或多台车,已经具备丰富的驾驶经验,通过试驾体验,更愿意选择英菲尼迪。其中,QX80的客户群体以私企老板为主。Q70L的客户年龄整体偏大一些,侧重于40岁以上的男性。而主力车型Q50L的消费群体更年轻,80、90后已成消费主力,即将上市的QX30预计也将受到年轻人喜爱。

  除了消费者的肯定,经销商对英菲尼迪今后发展也保持乐观态度。除了提高自身服务水平,用服务拉动销量外,通过与厂商的积极沟通,经销商还争取到了更高的置换补贴,目前最多可达1.6万元。另外,厂商也提高了对经销商的返利,并大力协助经销商做外展宣传。

  作为上半年已同比跌至负增长的豪华品牌,英菲尼迪的问题随着销量下滑纷至沓来:召回、产品更新慢、价格没有竞争力……但好消息是,企业正在从长久发展的角度寻找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位置。部分经销商仍保持盈利,并表示对未来保持乐观。有些消费者在多方对比后仍愿意选择英菲尼迪。

  信心,其实比什么都重要。(李东颖 刘月)

 

相关热词搜索: 年仅全年销量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