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资本化、全球制药工业与中国市场的融合,以及新药开发本身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药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封闭式的新药研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制药企业的创新必须在与大学、科研院所、供应商、政府等其他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中进行。
据统计,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60年代突破70%,70年代更是突破80%,目前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也超过50%,而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尚不超过30%。
目前,我国医药科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业内相关各方理解程度滞后,重视不足。这导致了我国在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还存在很多不职业、不专业的地方。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认为,因为专业性强和资本、人才密集的特点,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产业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配套的金融、技术、人才和市场服务,而且要有良好优美清新的环境、高度聚集的产业、自主活跃的创新。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医药科技服务并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和认可。“很多人还认为我们从事的工作还仅仅是‘科技中介’,这说明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二三十年以前。”芮国忠表示,“现在单一的研究主体想要依靠自身完成产业流程,基本不可能。而我们,就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合适的资本、园区、人才、企业等社会力量合理的参与进来。”
虽然我国新药技术联盟等科技服务性质的机构和实体取得了较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对于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仍显不足。因此,医药行业不但要注重技术转移效率,更要讲究技术转化的效能。即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国际科技竞争能力增长的贡献率,实现技术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制药机械设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