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基本上呈倒三角塔结构,优化配置刻不容缓。面对塔尖强大、塔体单薄、塔基薄弱的现实,处于中间层级的区域医疗龙头呼吁——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功能倒置,软实力建设易被忽视,这是当前新医改面对的现实课题之一。要实现整体提升,上下联动是最有效的举措。不过我想强调的是,医联体为均衡资源和优化利用提供了重要的路径和可能的探索,但在此过程中,大医院要主动承担,基层医疗机构也要争气,上下合力推进,才能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
5月12日,在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举办的“2013区域医疗协同论坛暨医联体峰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致辞中提出的以上观点,在会场产生了强烈共鸣。
来自各地的数百位医院院长齐聚羊城,探讨医改转型期内各级医院如何通过上下联动,实现医疗资源共享。这是对国家提出“135规划”(即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00家国家级优质医院、300家区域医疗中心和500家优质县医院)的策应,而记者在现场听到最多的论调就是合纵连横。
“夹层”之惑
医联体作为今年医改的核心工作,部分城市正在试点。记者注意到,北京市日前宣布将来至少构建20个医疗联合体,武汉也宣布年内全市医疗联合体要达到25个。紧锣密鼓的还有江苏、上海等地。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院协会名誉会长曹荣桂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基本上呈倒三角塔结构,对地级市区域性医疗中心和农村、边缘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相对有限。面对这些关乎医改成败的现实,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刻不容缓。
面对塔尖强大、塔体单薄、塔基薄弱的现实,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跃建坦言:“我们现在考虑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佛山已实现广佛同城,身为区域龙头医院,但与省会城市的三甲大医院距离只有十几公里,在地铁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助力下,区域医疗中心与部属大医院、县级医院有着很大的不同。
诚然,与省会大医院相比,区域龙头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和技术和学科优势;与县级医院相比,其又很少有机会分享到新医改给县级医院的政策扶持。身处夹缝中的这个特殊群体——即1200多家地级市城市医院陷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专家称,中路遇阻,我国医疗层级的错位愈加明显,这是医疗资源利用中的一块硬伤。
贵州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喻田认为,地级市医院在省会城市大医院和县级医院间起承上启下的协同作用,但缺少财政投入,尤其是在贵州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支持更少。“这个层级的医疗中心缺少高尖端人才,疑难疾病的处理能力亟待提高。”喻田表示,这是很多地级市医院面临的生存和战略发展诉求上的难题。
与会嘉宾不约而同地流露出同一个困惑:宏观问题管不上,微观问题够不着,造成地级市行政职能空心化。“就医难折射的是医疗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一方面,大医院人满为患,另一方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可罗雀。”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坦言,这一现状导致部分大医院无度扩张、基层医疗萎缩和前期建设成果的浪费。探讨医联体模式,关键在于激活有限的中坚资源,推动分级诊疗。
上下联动
为解决前述困惑,很多院长将改革思路集中在上下联动。
王跃建建言,可采取差异化战略,突出特色,注重实用技术的优先引进,流程再造,实行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企业化管理。“我院全面普及了微创技术在全科室的使用,这在国内地级市医院也是少见的。”他指出,为解决“看病难”,2009年,他们在全市率先开展分时段就诊及预约挂号;针对夜间急诊流程,建立自动分诊并自动传输到医生工作站系统;在门诊开通“疑难病会诊中心”等服务,强化内涵质量管理。2012年,全院门诊人次达到328.5万,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从2006年的12天下降到现在的9.88天。王跃建在欣喜之余保持着清醒,他认为,专科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才是留住患者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靠精细化管理和低成本运营减轻患者负担。
对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葛建一表示,区域医联体实现的关键在区域龙头这个环节。“地级市医院应定位为高标准的区域性优质医院,其发展战略主要放在国家重点专科领域的建设。”葛建一说,发展地级市城市医院的中坚作用需注重四方面的协同:一是基础研究与临床运用并重;二是细分和综合并举,实现滚动管理亚专科;三是技术与能力并蓄,注重引进培养人才;四是信息与沟通并行。
谈及医疗资源如何求和时,中山市人民医院院长袁勇介绍说,他们通过托管,实现了上下医疗资源的互动。而与民众医院的合作,则展现了其信息化技术方面的优势。“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与托管医院影像资源的共享,技术支援、疑难杂症病例的远程会诊,为各镇区医院提供医学检验技术支持。”
徐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张培影则认为,要分析自身的竞争现状,提炼核心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定位,推出细节服务、特色服务和感动服务。
此外,注重学科建设也非常必要。喻田提出,欠发达地区应多注重横向联合,比如托管式帮扶。贵州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就为仁怀市人民医院提供了技术和管理上的指导,从同质化向高尖端、疑难杂症医学科转型,重点打造重症医学科,实现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所以说,区域医院向上要争取政策,向下要拓展市场。”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