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这是短短一月内国务院第三次提及简政放权。会议提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
“该放的放,该管的管”,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切断政府直接干预企业微观事务这只“手”,做减法;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这只“手”,做加法。
总之,中央“简政放权”的主要精神,就是把市场能干的交给市场干,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要干那些市场干不了的事情。
推而论之,房地产市场如何做到“该放的放,该管的管”?
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北京房价领涨全国,让主管部门倍感压力。所以,北京市住建委已经立下军令状,承诺在二季度要让房价数据有所改观,并且采取了“史上最严厉的价格管制”——不仅涉及期房,连现房也要限价。
不仅仅是北京,加强对房价的行政干预的还有广州。比如,广州市开始全面执行商品房住宅预销售价格网上申报制度,开发企业预销售商品住宅前,须办理预销售价格网上申报,并接受国土房管部门的价格指导。
应当说,在目前国内房价、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高涨的情势下,地方政府不得不伸出自己的“有形之手”进行干预,可以说存在一定必要性,也让人理解。从执行效果来看,“限价”对市场的影响较为明显。2011年,全国楼市平稳运行,北上广深四大城市房价走势基本平稳,未出现中心区域报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同年,土地市场成交较为冷寂,“地王”罕见。
但是,必须考虑的是,行政干预如果不能遵循相应市场规律顺势而为,对市场房价预期形成有效的政策影响,房价调控可能只会停留于纸上,而与市场真实房价相距甚远。或者说,如果以行政手段为主导的调控政策只是改变了预期,并没有改变楼市的内在运行机制,那么,这种预期就只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随着时间推移,政策对市场影响的边际效应就逐渐减弱。
例如,以“限购”为主的行政手段主要为了调控需求,只是对需求进行了抑制,并非改变了购房者的观念和意愿,而那些刚性需求并没有改变。所以投资者依然坚信房价只涨不跌,依然想方设法钻空子进入市场,所以开发商以及二手房业主依然牢牢掌握着定价权和话语权。
可资例证的是,2012年3月份之后,一线城市的房价开始一路向上,大面积远郊区县入市的新建商品住宅,拉低了全市新建商品住宅的平均价格、中位数等一系列衡量指标。从二手住宅平均成交价格来看,北京市全市平均数字在25000元/平方米左右,而其东城区、西城区的二手住宅报价已经攀至50000元/平方米,甚至更高。
因此,房地产调控步入深水区后,需更加重视市场的力量。未来房地产市场不仅是一个“调控”的概念,而是应对市场运行机制进行意义深远的系统性改革。如何处理好行政之手和市场力量,真正做到“该放的放,该管的管”,是这项改革的重中之重。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