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建筑 > >> 北京商业地产向郊区扩散 优质地块成争夺焦点

北京商业地产向郊区扩散 优质地块成争夺焦点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08-15 00:00:00

        北京今年年内将有49个商业项目入市,其中35个项目位于五环以外,北京五环外及周边的郊县已经成为商业地产争抢的焦点。

 

  自房地产宏观调控实施以来,限购限贷等政策导致商品房的销售下降,房地产开发商的日子并不好过。商品房属于宏观调控政策比较集中的行业,相对而言,商业地产不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因而成为开发商躲避政策风险的避风港。目前,随着北京城区商业地产逐渐饱和,已经出现商业地产向郊区发展的倾向。

 

  北京商业地产向郊区倾斜

 

  “2010年,我们进入燕郊开发商业地产的时候,基本上是独家经营,现在周围突然增加了多个商业地产项目。”北京阳光鑫隆集团商业地产项目部谢清竹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不仅燕郊如此,大兴、通州、房山、昌平、顺义的商业地产开发也都方兴未艾,北京的商业地块出现了郊区化的趋势。

 

  “相比较住宅地产而言,商业地产没有这么多的限制,一些开发商开始小规模投资商业地产。”谢清竹认为。

 

  在中国商业地产中,万达是标杆性的公司。万达闷声发财,在悄无声息中获得巨大成功,这刺激着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试水商业地产。

 

  “万达公司成为开发商争相效仿的对象,谁都想参与其中。而在此之前,万科等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开始涉足这一领域。”谢清竹说。

 

  2012年以来,房地产开发商跃跃欲试,商业地块成交量增多,转投商业地产的趋势愈发明显。

 

  截至2012年7月11日的统计,北京今年年内有49个商业项目入市,其中35个项目位于五环以外,北京五环外及周边的郊县已经成为商业地产争抢的焦点。

 

  商业地产引发投资关注

 

  谢清竹在近郊的商业地产项目以中低端为主,燕郊项目每套售价60万元。在他的项目中,拆迁户成为了购买的主力。

 

  “拆迁户很少会投资信托、基金,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渠道,在家门口买一个商铺,是比较稳妥的生意。”谢清竹透漏。

 

  与拆迁户的考虑不同的是,一些担心资产贬值和缩水的人也相中了商业地产。尤其是近期央行降息之后,资产贬值的担忧便开始发酵。“为了实现资产保值,投资商业地产的人增多了。”谢清竹认为。

 

  中国住宅地产发展多年,商品房的价格已经多次翻番,再加上严厉的房地产限购政策,使投资商品房的风险增加。而商业地产却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其价值长期被低估,这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我们在燕郊的商业地产项目每平方米售价1.9万元,周边有些商品房的价格都高于此。”谢清竹说。商品房和商业地产价格倒挂,使得投资商业地产比购买商品房还划算。

 

  “当前,投资商业地产具有双重优势:在价格上,商业地产处于价格低谷期,尚没有出现价格泡沫,处于比较健康的市场状态。从经济政策看,消费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商业地产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商业地产具备价格、政策的优势,成为近期商业地产交量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伴随着成交量的上升,北京的商业地产持续升温。

 

  “楼市是一个整体,随着商品房市场的回暖,投资者投资商业地产的意愿也在增强。”链家地产市场部常清认为。数据显示,6月北京商业地产成交4540套,环比上涨61%,同比上涨80%。

 

  除了国内投资者,国外一些机构也相中了商业地产。凯德收购了保利位于大兴区的一个商用地块,正是看好中国商业地产的长远发展。

 

  地块成为争夺焦点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要进入良性运营,一般都有一个较长的养商期。从北京近郊来看,商品房开发量比较大,周边居住人口消费能力较高,养商期也在缩短。大兴、房山等地2009年开发的商业地产,现在已经基本度过了养商期。

 

  如果地段好,也可以缩短养商时间。因此,地块的争夺成为商业地产的核心。由于城市发展不均衡,商业地块出现的地区也不平衡。“商业地产优质地块出现后,肯定会受到争夺,而且以后出现的机会越来越少。北京郊区商业地产的优质地块较少,预计今年下半年可能会有好的商业地块。”常清认为。

 

  在北京近郊区域,商业地产发展也是冷热不均。北京的亦庄、望京等已经形成成熟的社区,受到开发商的追捧。通州、丰台等地虽然有商业地产的规划,但何时能落实,还没有确定。

 

  商业地块的地理位置作用更加突出,争夺也变得更加激烈。“想要获得优质的商业地产项目,就需要从上游提前介入。”谢清竹认为。

 

  不同的商业业态对不同的商业地产要求不一样,餐饮、商超各不同。地块的位置确定之后,才可以明确周边居住人群的消费能力,从而制定合适的地产产品类别。

 

  资金和人才考验开发商

 

  北京近郊商业地产开始升温,但从目前来看,仍然面临着多重考验。

 

  商业地产是比较专业的领域,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其中资金链是商业地产后期开发中最关键的环节。与投资商品房的开发模式不同,投资商业地产前期沉淀的资金比较多,而回笼资金比较难,要做好资金准备,确保现金流的顺畅格外重要。

 

  “以住宅开发为主的公司,基本都是高负债率。而如何应对前期大规模资金的沉淀,则需要商业地产开发企业重新梳理资金链和融资模式。”郭毅认为。

 

  确保资金链顺畅,才能谈后期的经营和管理工作。

 

  “做商业地产,最重要的是用什么方式去变现。只有尽快把资金压力抛给社会,才能考虑如何做好后期经营。”谢清竹直言不讳。谢清竹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曾经1亿元接手一个项目,资金压力巨大,最后将项目40年的经营权变现为2亿多元,才敢考虑后期的经营。

 

  而经营工作最重要的是经营团队。商业地产成为新兴投资行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商业地产人才缺乏,已成为行业的瓶颈。

 

  “我们有一个2万平方米的项目,正常的招聘渠道3个月都没有合适的人,最后只能从其他企业挖一个招商经理过来。”谢清竹透漏。

 

  万达是培养中国商业地产人才的“黄埔军校”,因为很多商业地产的项目都有万达的“前员工”参与。因此,万达商业地产人才流失率非常高。

 

  “前几年很多地方出现了‘商改住’,大多是资金或者人才环节出了问题,被迫改为商品房。现在,不允许开发商中途‘商改住’,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烂尾商业地产,或者消费能力很差的商业地产。”郭毅认为,除了优质地块外,资金和人才仍是商业地产的掣肘。

来源:中国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北京商业地产郊区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