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建筑 > >> 罗伯特斯特恩:中国不应成为世界建筑的试验场

罗伯特斯特恩:中国不应成为世界建筑的试验场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5-02 00:00:00

        试水中国建筑市场

        随着近两年中国建筑市场的崛起,自2003年以来,斯特恩已经在中国市场推广他的建筑理念。

        这其中就包括斯特恩2009年在厦门为万科集团设计“湖心岛”,这是一个近20万平方米的住宅开发项目,项目位于厦门岛内最为中心的地理位置,拥有厦门岛内唯一淡水生态资源湖边水库。“他们的建筑外立面、观景露台、以及窗外景观的设计几乎和中央公园西15号一模一样。”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

         2011年斯特恩设计的香港干诺道中50号落成,该建筑位于香港中环商业区核心干诺道中,凭借其简洁的古典式细节设计和独特的选材,从周围无数的建筑设计中脱颖而出。2012年5月干诺道中50号被农业银行以50亿整体收购,每平方米售价高达24.86万港币,也刷新了香港单栋写字楼成交记录。

        2013年,斯特恩在中国的另外一个重要项目也即将展现在中国人面前,那就是他在中国的第一个综合体项目——大连中航国际广场。

        该项目位于大连市最具历史传统的道路——中山路的核心地段,结合大连中山路的历史,斯特恩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石材干挂立面的大量使用诠释出醇厚的历史痕迹与文化底蕴,古典而简约的建筑风貌,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了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的文化品位。

        在大连中航国际广场这个项目上,斯特恩将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斯特恩眼中,大连这个城市从建筑学上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因为它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这座城市的建筑从1920年起就受到西欧、日式和中国本身传统建筑的影响,而大连的中航项目座落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街区,项目自身的占地面积很大,给了设计师足够的发挥空间。

        在整个项目中,不仅囊括了大连风景名胜和繁华的集中地中山路,还有其他的一些颇有历史和文化的街道。所以斯特恩在对项目进行规划时,也与中航国际广场的同事们不断的进行沟通,来确认需要保留原来的哪些路的结构,这些保留下来的路与路上的建筑风格还需再进行建筑风格的统一与巩固。这也是斯特恩所坚持的建筑从设计本身来讲要实现一种都市的融合。

        斯特恩给这个整个项目定位为一个综合体,不光是一个只有居住或者只有购物、办公的单一功能,而它是一个综合功能的体现,只有综合功了才能体现这个城市的活力。而得益于大师的手笔,中航国际广场已于2012年底摘得香港地产周“金紫荆花”大奖的殊荣。

        斯特恩表示,如果未来有合适的机会,他会将中国古典东方建筑风格引入他的新作中,他希望自己的建筑在中国同样可以成为城市中一副赏心悦目的画面,城市居民可以在其中享受生活。

        中国建筑应有自己的风格

        虽然厦门 “湖心岛”、香港干诺道中50号、大连中航国际广场是斯特恩正式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第一步,但他对于东方建筑的研究已有很长时间,而随着对中国建筑和国际建筑的交流日益加深,他对于中国的建筑风格有着自己的批判。

        从奥地利小镇到埃菲尔铁塔,甚至整个曼哈顿,当今中国的建筑设计,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着名建筑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

        斯特恩认为,当今的世界存在很多国际间的交流,建筑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交流,从理论上来说存在着完全把当地的建筑拷贝过来可能。美国在18世纪末时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彼时,刚刚富裕起来的美国,也同样从欧洲学习了很多东西,把当地的一些建筑风格都搬到美国。

        在他看来,这些行为都可以理解,而且这也是建筑交流不断进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阶段。大师虽然承认这是一个历史阶段,但对这种做法也忧心忡忡:从建筑本身来讲,如果长期这么做,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欧洲,这样的做法都比较危险,因为从长期的角度看来,它会破坏当地的文化传统。“我觉得应该把过去的东西学过来然后融入到当地文化中间,把过去和现在结合起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有新意的未来。”斯特恩觉得这是解决当地文化与拿来主义的好办法。

        当国家大剧院、北京奥林匹克公园、CCTV大楼等越来越多的建筑出现在中国时,外界很多人都说中国又变成了世界建筑的试验场。

        针对越来越多类似的业内评论,斯特恩认为,有些建筑在中国的确取得了成功,但有些建筑却让整个城市和它的文化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我不赞成把中国变成了一个世界建筑的试验场,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近些年来大家都有意识的保护一些传统建筑,就像大家知道的北京呼吁保护一些胡同和住宅结构等。在我在自己的作品中一直强调自己的现代化风格,但依然会非常尊重现代的城市化进程中间找回原来的城市结构风格。这种方法使最我的作品中会将两者都体现出现,而这个做法确是最近几年常被大家所忽略的。斯特恩说。

        这位对中国十分熟悉的建筑大师十分欣赏东方建筑,他办公室的图书馆里有很多有关中国建筑的书籍。他也曾在其作品中使用过鹅暖石等东方建筑素材,在他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也有很多中国人。

        在斯特恩的眼中,中国几千年的建筑传统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比如封建帝王时代的四合院,上海的外滩,这些都是中国自己的建筑经历,这些传统建筑风格本身永远不会过时,也是设计师们应该坚持的风格。

        “从世界各国来看,无论古罗马还是西班牙,在帝国到处征战时都会把自己的建筑经历、建筑风格反复使用,而唯一不同的是每次使用时会有一些细节的变化,但是大体的结构、风格都会得以保留,设计师们总会汲取过去的精华适应当时的要求。在过去与‘现在’中寻求一个最合适的呈现方式,我想中国也应该这样。”斯特恩建议。

相关热词搜索: 罗伯特斯特恩中国不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