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建筑 > >> 房地产“支柱”还是“去支柱”?

房地产“支柱”还是“去支柱”?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海南特区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3-14 00:00:00

         从2003年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的“房地产业不能作为城市经济支柱产业”,在模糊不清的身份定位中,房地产一路高歌猛进。居高不下的房价,频繁出台的调控政策,引发代表委员对房地产“定位”的热议。

 

       房价上升“四大推手”日前,一则“盘点十年房价”的微博引发网民热议,十年间全国城镇平均房价从2381元上涨到5791元,上涨143%。而北京(楼盘)、上海(楼盘)、广州(楼盘)等大城市房价更是翻了几倍。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建筑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柳树林告诉记者,房价上升最重要的原因是土地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土地出让金成本上升,加上各种税费,总共占房价成本的40%-50%,自然造成房价高位运行。”人工、建筑材料等价格不断攀升,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价上涨。投资渠道狭窄,大量社会闲置资金涌入房地产,也是导致房价高涨的原因。此外,持续的流动性过剩,也推动了房价高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12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政策含糊,定位不清过去十年中,房价越调越涨。部分代表委员认为,这与房地产市场的定位不清有关,导致“调控”变“空调”。2003年国务院18号文件首次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此后,房地产一路高歌、迅猛发展。

 

       但到了2010年9月27日,国土资源部与住建部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解读通知时表示,要切实解决各地对房地产调控的认识差异,房地产业不能作为城市经济支柱产业。有代表委员担心,随着城镇化再次被热议,房地产的“支柱”还是“去支柱”化,必将再次成为讨论焦点,需要及时厘清。房价屡调屡涨,深层次的原因,与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有关。统计显示,2010年,上海、北京的土地出让金均超过1000亿元,占当地财政收入的近一半。“政府热衷卖地,抬高了房价;房价高涨,政府又有更多的税收,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柳树林说,“依靠土地财政不是长期行为,也不是健康行为,是一种类似"毒瘾"的依赖症,必须下大力气戒除。”“要改变靠房地产拉动GDP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到替代产业。”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说,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得好,产业经济发达,对房地产的依赖就小。海南(楼盘)一度以房地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直接的后果是形成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房地产泡沫。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发改委主任林回福说,海南省目前农业占GDP的比重比较大,超过20%。房地产业占5.9%,比较正常。旅游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对GDP的贡献也不断增加。声音“房子都到房姐房叔手上,应出政策严惩他们”我认为房地产调控,要去研究前面的房地产到底是谁买走,我们这么多年货币投放,真正需要房地产的人没拿到房子。房子在房姐房叔房姑奶奶房爷爷手上。应出来非常严厉的政策惩罚他们。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


来源:海南特区报

相关热词搜索: 房地产支柱还是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