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由于工业发展的强劲拉动,我国机床行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制造国,但是,与机床产值世纪第一的“荣耀”相比,我国在高档机床以及高档机床零部件制造上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数控机床所需要的功能零部件,比如轴承、摆头还有光栅,国内都处于起步阶段,造不出一流水准的产品。而最常见的丝杠、导轨、刀具等部件,最优质的货品也需要进口。
作为数控机床的大脑,数控系统在整个机器的价值中占到五分之一。近几年来,国产的低端数控系统基本把国外竞争对手挤出了中国市场;而高档市场则正好相反,国产只占不到十分之一,高档数控系统市场基本上在法那科和西门子等厂家的掌握中。
国外高档数控系统比国内数控系统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高速和高精度、五轴加工和智能化方面,其平均无故障时间是国内产品的4倍。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软硬配件、高速高精算法都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改善。国内电子基础产业落后,决定了我国高档数控系统的弱势表现。除了数控系统水平的差距,关键零部件领域的薄弱也限制了国产机床的高度。在一些机床展会上,也能看到应用法那科或西门子数控系统的国产高档机床,与国外装配同样“大脑”的机床相比,转速只有国外的三分之一,误差范围是别人的5倍。
华夏模具网分析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因为国内购买机床的用户对精度和质量要求较低,使高档机床缺乏市场需求。二是我国机床制造企业在技术改造时也倾向于资金较低的投入,缺乏前瞻意识,机床制造厂在订单充足时往往顾不上研发,订单减少时又无力研发。
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占数控机床总产量的75%;在国产数控机床销售额中,经济型数控机床约占50%,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达到批量出口能力;普及型数控机床约占45%,实现规模化生产,逐步扩大出口;高级型数控机床约占5%,品种将大大增加,并在出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此外,在“十二五”规划中,政府对于高档制造业已经提到了一个战略性的高档,将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设备和功能部件作为国家重要的振兴目标之一。随着一系列扶植政策的陆续出台,未来几年中国的机床行业有望在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的同时,在质量和技术水平上达到一个突破。
来源:华夏模具网